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喜晴

标题包含
喜晴
晴日晒江臯,人心散鬰陶。 天地忽开泰,万象分秋毫。 泻我竹叶青,烹我翠云涛。 勿与俗士对,且读楚人骚。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阳光明媚照耀江边,人们心情舒缓愉快。 天地突然开朗,万物的细节显现分明。 倒出我的竹叶青酒,烹煮我的翠云茶。 别和庸俗的人一起,让我们一起品味楚辞的美好。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喜晴:标题《喜晴》表明了诗的主题是喜悦晴朗的天气。 2. 姜特立:南宋诗人。 3. 江臯:水边的平地,这里指诗人所在的地方。 4. 散欝陶:驱散忧愁的情绪。 5. 天地忽开泰:形容天气突然由阴转晴,像开了个天大的喜事。 6. 万象:各种景象。 7. 秋毫:比喻细微之处。 8. 竹叶青:一种美酒。 9. 翠云涛:一种描绘青山绿水的诗句,这里指烹煮翠云山的美酒。 10. 楚人骚:指的是《离骚》,屈原的著名作品,体现了文人雅士的品行。 11. 俗士:平庸之人。
去完善
赏析
《喜晴》是南宋诗人姜特立的一首山水田园诗,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雨后初晴的景象,并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热爱自然的精神追求。 首句“晴日晒江臯”,描述了阳光照耀着江边的小径,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紧接着的“人心散鬱陶”,则表达出阳光驱散阴霾,人们心情也随之愉悦舒畅起来。 接下来的“天地忽开泰,万象分秋毫”,则是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独特感受。他形容大自然仿佛突然间展现出一派和谐美好的景象,而万物在这样的环境下显得分外分明。 之后的“泻我竹叶青,烹我翠云涛”,进一步渲染了这种美好的氛围。诗人想象着用清新的竹叶泡茶,品尝翠绿的茶水,犹如欣赏着天地间的美好景色。 最后两句“勿与俗士对,且读楚人骚”,则透露了诗人的高雅情操和超脱世俗的心态。他不愿与那些庸俗之人交往,宁愿沉浸在楚辞的幽深之中,去感受古代文人墨客的才情与精神。 整首诗通过描绘喜晴的景象,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以及他对高雅情操的追求,给人以恬静宁逸的美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喜晴》是南宋诗人姜特立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此时正值南宋中期,社会政治相对稳定。 诗人姜特立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曾任吏部侍郎、浙东提刑等职,官职显赫。然而,在他的仕途中也曾遭遇挫折,如被贬谪等。在这样的人生际遇下,他逐渐形成了豁达的人生态度,并将这种态度融入到了诗歌创作之中。 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南宋时期政治稳定,但在当时文人心中仍有忧虑和矛盾。一方面,他们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另一方面,他们也担忧战争和动乱再次降临,国家利益受到损害。因此,他们在诗歌中表达出对国泰民安的期盼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