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悼邦节弟
满腹书何用,谋身事竟非。
中堂亲尚在,私室子畴依。
人去惊沤没,秋来愁鴈飞。
它时风雨夕,相忆泪沾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满怀知识技能却无处可用,谋求自身之事总是碰壁。父母尚在中间支撑家庭,自己的子女只能依靠自己。人离去,如同水泡破灭无踪;秋天来临,因大雁南飞而倍感哀愁。未来某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我想起这一切定会泪湿衣襟。
去完善
释义
1. "谋身":意指谋求生计或生活。
2. "中堂":这里指的是家中长辈的住所。
3. "私室":泛指个人的居室或者私密空间。
4. "畴依":依赖别人过活的意思。
5. "惊沤没":本指水花四溅又瞬间消失的景象,这里比喻人突然离去。
6. "愁鴈飞":原意是忧虑中寻找安慰,这里可能是用飞雁代表离去的弟弟。
7. "它时":以后、将来的某个时候。
8. "风雨夕":刮风下雨的夜晚,表示环境恶劣。
9. "沾衣":泪水湿透衣裳,形容悲痛至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逝去的弟弟的哀悼之情,以及对他未能谋得身前事业的惋惜。首句表达了弟弟满腹诗书,却无用武之地;次句暗含作者对其命运的不幸的嗟叹。三、四句描绘了家族亲人的离散和失去依靠的现实状况,第五句用“人去”和“惊沤没”象征生命的无常和脆弱,第六句通过“愁雁飞”表达对逝去者的思念之情。结尾两句想象未来在风雨交加的夜晚,兄弟重逢的场景,以泪水湿透衣裳表达内心的悲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再悼邦节弟》是南宋诗人姜特立创作的一首悼念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光宗绍熙年间(约公元1190年)。当时,姜特立因直言敢谏而受到皇帝的信任,官至太常少卿、直秘阁。然而,他的弟弟邦节在一场瘟疫中不幸去世,使得他深感悲痛和哀伤。
在这一时期,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政治斗争激烈。光宗皇帝在位期间,朝政混乱,权臣当道,民生疾苦。姜特立身为官员,亲眼目睹了这一时期的种种弊端,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愤懑。然而,他又无法改变现实,只能将满腔悲愤寄托在诗歌创作之中。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弟弟深厚的手足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在那个时代所面临的无奈和悲哀。通过描绘兄弟之间的亲情,以及对亡弟的深切怀念,诗人传递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