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无家别

标题包含
无家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 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 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 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 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 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唐朝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歌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誉为“诗史”。 杜甫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祖父和父亲都曾担任过官职。他自幼学习儒家...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一个人连家都没有了,又怎能算是真正的百姓呢?
去完善
释义
蒸黎:指普通百姓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无家别》通过描写一位士兵返乡后的所见所感,深刻揭示了战乱给普通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开篇描绘了战后村庄的荒凉景象,“园庐但蒿藜”一句便奠定了全诗凄凉的基调。中间部分具体描述了主人公归乡后的种种遭遇,既有“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的人事凋零,也有“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的自我宽慰。结尾处通过对亡母的追思,将个人的不幸与时代的悲剧紧密相连,使全诗的情感达到高潮。“人生无家别”一句更是道出了无数流离失所者的共同心声。整首诗语言质朴而感情真挚,充分体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安史之乱后的天宝年间,这是杜甫漂泊生涯中最为困苦的时期。当时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杜甫亲身经历了家园的破败和人民的流离失所。他从洛阳返回华州途中,目睹乡间残破景象,感慨百姓苦难,写下此诗。此时的杜甫已过不惑之年,仕途坎坷,生活困顿,内心充满忧国忧民之情。这首《无家别》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失去家园的深切悲痛,以及对民生疾苦的无限同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