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白贲

标题包含
白贲
致饰虽云贲则亨,含章内照乃为真。 离明外附天光发,艮止中存道体纯。 玉质未雕虹贯日,素功后绘物生春。 也应笑我元犹白,不比羔羊正直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牟巘(1227年-1312年),字季陵,号陵阳子,南宋末年至元朝初年的文人。他出生于浙江台州黄岩,是南宋理学家、诗人,也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 牟巘在南宋末年曾担任地方官职,如教授、知县等。南宋灭亡后...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虽然装饰能使人亨通,但是真正的美在于内在的光辉。就像天上的阳光照射到万物之上,自然之道才是纯粹的本质。品质如白玉的人尚未被雕琢,就像彩虹穿破天空,他们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经过努力之后的成果才更显生机盎然。但这也不应该嘲笑我这样单纯的人,因为我不像那些总是追求正道、正直公正的人。
去完善
释义
1. 致饰:装饰,使显得美好。这里指外在的华丽表现。 2. 贲则亨:出自《易经·贲卦》:“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为观察自然界的规律,顺应天时变化;研究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教化众人形成和谐的社会秩序。 3. 含章:怀藏着美好的品质。语出《易经·坤卦》:“含章可贞。”意为含蓄内敛的美好品德可以使人坚守正道。 4. 内照:内心的省察与审视。 5. 离明:指火,火焰是光明的象征。离明外附表示外表的华彩呈现。 6. 天光发:如日中天,光辉四射。形容盛大光明的景象。 7. 艮止:停止不前,固守本位。艮,八卦之一,代表山,有静止之意。 8. 中存道体纯:在内心保持纯洁的道德观念。 9. 玉质未雕:比喻人的质朴、纯净的品质尚未受到世俗的影响。 10. 虹贯日:形容事物的鲜明突出,如同彩虹横空。 11. 素功:不事雕琢的功力,指朴实无华的本领。 12. 物生春:万物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 13. 元犹白:依然保持着最原本、最纯净的状态。 14. 不比羔羊正直人:作者自嘲自己还未达到像羔羊一样正直无暇的境界。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白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真实的追求和坚守。首联以“贲则亨”的致饰与“含章内照”的真相比拟,强调外在修饰应服务于内在品质,强调真实的价值。颔联描绘离卦(光明)的外在依附与艮卦(静止)的内在存在,寓指外在的光明需以真实为基础,犹如天光因物质而焕发,道体的纯粹依赖内在的坚守。颈联通过“玉质未雕”和“素功后绘”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真实和自然的重要性,提倡保持原本的纯洁无暇,不应过分雕琢。尾联以自嘲的方式表达作者自身也尚未达到完全真实完美的境地,并以此提醒自己不断追求。整首诗通过对《周易》卦象的理解及运用,寓含了丰富的哲理思考,并对道德修养提出了高度要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白贲》是元朝著名文人牟巘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象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这个时期,牟巘因遭遇战乱而离开家乡,来到江南一带避乱。在漂泊的过程中,他深感世事沧桑,内心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在这个时期,元朝统一了全国,结束了长期的战乱局面,但社会的矛盾和问题依然严重。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使得人们的生活极度困苦。然而,江南地区因为地理优势,相对较为安定,成为了许多文人士大夫逃避战乱、寻求安宁的避难所。 牟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描绘自然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他在诗中写到:“山色青如水,湖光白似银”,用山水美景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水底鱼儿天上鸟,从来不受世间尘”,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的憧憬。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优美,充分展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艺术才华。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