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史德载韵示诸孙

标题包含
次史德载韵示诸孙
我家无绛帐,贫贱人所弃。 忽闻唔咿声,老怀倍欢喜。 比邻亦惊怪,捩眼不敢睨。 先生史鱼直,自谓骨不媚。 珠玉在短褐,深藏未轻市。 而况门阀高,指不屈第二。 肯应童蒙求,为尔觉昏昧。 袖中一卷书,传之自名世。 尔幸近得师,盍勉从学志。 人品分中下,教法初无异。 采芑复采芑,我田自新美。 那似斥卤滨,弥望荒白苇。 短园围败屋,不见花药丽。 頼此小窗明,晴光开霮䨴。 日长书好读,所讲先孝悌。 泥牛共土狗,勿复事嬉戏。 后池蒲稗深,竟日群蛤吠。 也勿向池边,照影如孔翠。 低头勤笔砚,翻墨满裾袂。 男儿十四五,年纪非幼穉。 不妨笑阿翁,愦愦长如醉。 先生有雪霜,严威不汝霁。 今朝发长吟,闭门苦觅句。 老年谢丸药,殆似陈无己。 区区古人心,今人知者几。 平生颍川教,不作功名计。 但令本根在,浮华终易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牟巘(1227年-1312年),字季陵,号陵阳子,南宋末年至元朝初年的文人。他出生于浙江台州黄岩,是南宋理学家、诗人,也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 牟巘在南宋末年曾担任地方官职,如教授、知县等。南宋灭亡后...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我的家中没有华丽的学堂,贫穷使得人们都离我而去。忽然听见屋里传来咿呀读书声,我这老朽之心倍感欣慰。邻居们都被这声音惊到,忍不住侧目。这位先生的品行正直,内心并不媚俗。虽然身着简朴的衣衫,但内藏瑰宝,不愿轻易示人。更何况出身名门贵族,即便无法荣登榜首,也不屑于屈居第二。他愿意耐心地教导懵懂孩童,为他们的未来引路。他手中的典籍经典传世,有幸能成为他的学生,应该努力学习。无论学生资质高低,教诲之道并无二致。像采摘新鲜的农作物一样,让知识滋润我们的心灵。怎能忍受田野边的盐碱地,满眼都是衰败的白芦?一个小小的园子围着破败的房子,看不到美丽的花朵和草药。幸好还有明亮的小窗户,阳光透过云层洒落进来。每天时间充裕,适合阅读经典书籍,首先要学习的是孝顺和敬爱。不要像泥牛和土狗那样贪玩,要专心致志地学习。后面的池塘中的蒲草和稗子长得很高,整天都能听到蛤蜊的叫声。千万不要靠近池塘边,就像孔雀翠鸟一样,照出自己的倒影。低下头,勤奋书写,墨水洒满了衣袖。男孩十四五岁,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不妨嘲笑一下年老的自己,长久以来总是糊里糊涂。老师有着严肃的态度,不会对你心慈手软。今天他高声朗读,紧闭房门寻找佳句。年老的我不再需要药物调理,就像一个醉了多年的老酒鬼。古人的心志令人敬佩,又有几人能懂呢?我一直坚持颍川的教育理念,从不追求功名。只希望孩子们根基扎实,面对虚荣浮华时能够抵抗诱惑。
去完善
释义
1. "我家无绛帐":绛帐,红色帷幕,借指学堂或讲学的老师。此处指作者家中并无设学堂或者聘请有学问的老师。 2. "贫贱人所弃":意为自己因为贫穷被他人看不起。 3. "忽闻唔咿声":唔咿,指孩童读书的声音。 4. "老怀倍欢喜":老怀,老人的心境;倍欢喜,非常高兴。 5. "比邻亦惊怪":比邻,邻居;惊怪,惊讶,奇怪。 6. "捩眼不敢睨":捩眼,斜视;不敢睨,不敢看。 7. "史鱼直":史鱼,即史鱼尸谏的典故,史鱼以正直著称;直,正直。 8. "珠玉在短褐":珠玉,比喻珍贵的东西;短褐,粗布短衣,这里指平民百姓。 9. "深藏未轻市":深藏,隐藏不露;未轻市,不轻易拿出来卖。 10. "而况门阀高":门阀,封建社会门第高低的标准;高,地位高贵。 11. "指不屈第二":指,同“旨”,意图,意愿;屈第二,居于第二位。 12. "肯应童蒙求":肯,愿意;应,答应;童蒙,儿童启蒙教育。 13. "尔幸近得师":尔,你们;幸,幸运;近得师,就近得到老师指导。 14. "采芑复采芑":采芑,采集野菜,这里指劳动;复,又。 15. "我田自新美":我田,自家的田地;自新美,自己更新变美。 16. "那似斥卤滨":那似,哪里像;斥卤滨,盐碱地边缘,这里指贫困的地方。 17. "弥望荒白苇":弥望,满眼都是;荒白苇,荒芜的白色芦苇。 18. "短园围败屋":短园,简陋的花园;围败屋,周围是破旧的房屋。 19. "晴光开�(xù)�(yìn)":晴光,阳光;开�(xù)�(yìn),云开日出。 20. "日长书好读":日长,白天时间长;书好读,书籍容易阅读。 21. "所讲先孝悌":所讲,所教授的内容;孝悌,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德。 22. "泥牛共土狗":泥牛,泥塑的牛;土狗,土塑的狗,均为玩具。 23. "照影如孔翠":孔翠,孔雀和翡翠,均指美丽的鸟。 24. "低头勤笔砚":低头,认真学习;勤笔砚,勤奋写作。 25. "男儿十四五":男儿,男孩;十四五,十多岁。 26. "年纪非幼穉":年纪,年龄;非幼穉,已经不小了。 27. "不妨笑阿翁":阿翁,父亲;笑阿翁,可以嘲笑自己的父亲。 28. "严威不汝霁":严威,严厉的态度;不汝霁,不会对你宽容。 29. "今朝发长吟":今朝,今天;发长吟,发出长篇诗歌。 30. "闭门苦觅句":闭门,关上门;苦觅句,苦苦寻找诗句。 31. "老年谢丸药":老年,年纪大的人;谢丸药,拒绝药物。 32. "殆似陈无己":殆似,大概像;陈无己,北宋诗人陈师道。 33. "区区古人心":区区,微不足道的;古人心,古人的思想。 34. "平生颍川教":平生,一生;颍川教,颍川人的教诲。 35. "不作功名计":不作,不做;功名计,追求功名的计划。 36. "但令本根在":但令,只要让;本根,根本,基础。 37. "浮华终易毁":浮华,虚浮的事物;终易毁,最终容易被摧毁。
去完善
赏析
《次史德载韵示诸孙》是一首极富教育哲理的诗歌,诗人牟巘通过叙述自家境遇以及子孙的教育问题,表达了对诸孙的关爱与期望。全诗以明白晓畅的语言,表现出了谆谆教诲的精神。 开头两句“我家无绛帐,贫贱人所弃”,诗人以朴素的语言描绘出自家经济状况的窘迫和世人对其家庭的冷遇。然而,尽管生活困难,诗人仍以坚韧的态度面对现实。接下来的诗句:“忽闻唔咿声,老怀倍欢喜。”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在听到孙子们读书声音时的喜悦心情。这种情感展示了诗人对教育的热情和希望,与前面的社会冷漠形成鲜明对比。 诗中还提到“采芑复采芑,我田自新美”,意指只有勤奋努力,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同时,诗人告诫诸孙“泥牛共土狗,勿复事嬉戏”,指出学习的重要性,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诗的最后,“但令本根在,浮华终易毁”,强调精神内涵和人品素质的培养,才是教育的根本。整首诗充满了对生活和人性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教育的深刻反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次史德载韵示诸孙》是宋代诗人牟巘所作,创作于南宋时期。 在南宋时期,蒙古帝国崛起并迅速扩张,对南宋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牟巘作为南宋文人,深感国家兴亡的忧虑。他忧国忧民,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他的理想,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复兴做出贡献。 在诗的创作期间,牟巘年事已高,但他仍然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子孙的教育。他希望通过诗歌,将自己的理想和期望传递给子孙们。因此,这首诗既表达了牟巘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也体现了他对子孙们的关爱和教育。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