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用韵 其三
屋头明月上,此夕又秋分。
千里人俱共,三杯酒自醺。
河清疑有水,夜永喜无云。
桂树婆娑影,天香满世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屋子外明亮的月亮升起,今天是秋天的节点。相隔千里的人们共同赏月,倒上三杯美酒让自己陶醉。河面上波光粼粼,让人怀疑是水在发光,而漫漫长夜并无云彩,令人欣喜。婆娑的桂树枝叶间投射出斑驳的光影,那沁人心脾的香气让整个世界都陶醉其中。
去完善
释义
1. "屋头":指屋顶或家中。
2. "此夕":这个晚上。
3. "秋分":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在农历八月下旬左右,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昼夜均分。
4. "千里人俱共":意为千里之外的人们共同度过这个时刻。
5. "三杯酒自醺":喝了三杯酒后,自我陶醉在其中。
6. "河清":古人以河水变清为祥瑞之兆,这里借指太平盛世。
7. "夜永":指夜晚漫长。
8. "无云":没有云朵遮蔽天空。
9. "桂树婆娑影":描绘桂树的影子在摇曳。
10. "天香":形容桂花的香气浓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首联描绘了中秋之夜月朗星稀的明亮景象,而“此夕又秋分”则点明了时令已至秋分时节。颔联中,诗人用“千里人俱共”表达了人们共赏明月的愉悦心境,而“三杯酒自醺”则形象地刻画了诗人在这个夜晚饮酒陶醉的情状。颈联以河水清澈、夜空无云的美好景致,反映出诗人心中宁静与欣喜的心境。尾联通过描绘婆娑摇曳的桂树之影以及弥漫四方的桂花香气,将读者的思绪引入一幅祥和而美丽的画卷之中。整首诗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展现了秋分时节的独特韵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三用韵 其三》是南宋诗人杨公远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244年,即南宋理宗淳祐四年。当时南宋王朝已经步入了危机四伏的时期,北方金国入侵,中原大片土地沦陷,朝廷内部权力斗争激烈,政治腐败严重。
在这个时期,杨公远的人生经历也颇为坎坷。他出身贫寒,少年时便立志苦读,希望能通过科举考试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然而,尽管才华横溢,他却屡试不第,直至中年才勉强考取了一个低级别的官员。然而,他的正直和廉洁使得他在官场上备受排挤,最后辞官回乡,过着清贫的生活。
在这首诗中,杨公远表达了他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希望和平宁静的向往,同时也表现出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