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
茫茫几云山,中有万古人。
人间有生死,出没如浮云。
山云有销歇,世人无断绝。
所以西方尊,不言生与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这众多连绵起伏的山川中,蕴含着千古不变的智慧。在这人世间,生命有生有死,就像天空中的浮云,时隐时现。山的云雾会消散,而人类的生命则会生生不息。因此,佛教推崇西方极乐世界,因为那里没有生死和轮回。
去完善
释义
《云山》是南宋诗人姜特立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注释:
1. 云山:云雾缭绕的山峰,这里指代神秘而遥远的景象。
2. 茫茫:形容范围广大或模糊不清的样子。
3. 几:数量不多,表示只有少数几个。
4. 中有万古人:这句是说在云雾缭绕的山中,隐藏着无数的历史人物。
5. 人间:人类生活的世界。
6. 有生死:生命有诞生和死亡的过程。
7. 出没:出现和消失,这里是比喻人生的起起落落。
8. 如浮云:如同天空中的浮云一样变幻无常。
9. 山云有销歇:山间的云雾有消散的时候。
10. 无断绝:永远不会消失。
11. 所以西方尊:这就是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被认为是神圣的地方。
12. 不言生与灭:因为在这个世界里,没有生死的概念。
去完善
赏析
《云山》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的古诗。诗的前两句“茫茫几云山,中有万古人”,以云山为象征,展现了人生漫长而复杂的历程。随后,诗人提到“人间有生死,出没如浮云”,揭示了生老病死的普遍规律,并运用“山云有销歇,世人无断绝”的形象比喻,进一步说明人生轮回的永恒性和人生的悲欢离合。最后两句“所以西方尊,不言生与灭”意味着佛教认为人生意义在于内心的修行,而非执着于生死表象。整首诗通过云山的形象表达出深邃的人生哲理,令人深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云山》是南宋诗人姜特立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公元12世纪末到13世纪初的南宋时期。当时,南宋朝廷偏安江南,虽然经济繁荣,但政治腐朽,外患严重。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姜特立是南宋的一位官员,他的人生际遇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他曾担任过多个官职,但因不满朝政腐败,多次上疏谏诤,直言不讳地批评皇帝和权臣,最终导致被罢官归田。在归田期间,姜特立游历名山大川,创作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的诗篇,如《云山》等作品。
在这首《云山》中,姜特立通过对云山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国家的忧虑。他在诗中写道:“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通过这些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姜特立对这个时代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