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致道约游阳华寻以雨阻追和山欲集中岑公涧
阳华妙处吾能说,泉响风摇环佩声。
定是山灵嫌俗驾,电光制过雨如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阳光照耀下美景无限,泉水叮咚和风摇曳发出仿佛环佩般的声响。一定是山间的精灵嫌弃世俗的车马喧嚣,于是用闪电般的光亮洗刷一切,大雨滂沱如倾泻而至。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阳华:诗中的阳华指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的阳华山。
2. 致道: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同僚的名字。
3. 山欲集:指山的形态聚合。
4. 中岑公涧:中岑,山名;公涧,公共的山涧。这里指的是山间的溪流。
5. 妙处:指美好的地方。
6. 能说:能言说,这里表示诗人对阳华的美景有深刻的了解和体验。
7. 泉响风摇环佩声:形容泉水流动和风吹过树枝发出的声音像玉佩相互碰击的声音一样悦耳。
8. 定是山灵嫌俗驾:这句诗表达了诗人认为山神不喜欢凡尘俗世的到访者。
9. 电光制过雨如倾:这句诗描述了闪电划破天空,大雨倾盆而下的情况。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约出游阳华山的情景。首句“阳华妙处吾能说”,表现了诗人在游览阳华山时的愉悦心情,以及对自己对美景的独到见解的自信。接下来的“泉响风摇环佩声”则生动地描绘了山中泉水的声响和微风拂过树叶的声音,为读者呈现了一幅清幽宁静的画面。
第三句“定是山灵嫌俗驾”,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阳华山一种神秘的生命力,使得整首诗更具灵性。最后一句“电光制过雨如倾”,则是通过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阵雨来袭的景象,增强了画面的动态感。
全诗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阳华山的优美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了与友人共游的喜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与致道约游阳华寻以雨阻追和山欲集中岑公涧》是南宋诗人李长庚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李长庚(1193-1261),本名李刚,字长庚,号铁笛仙,天台人,南宋著名诗人、词人、书画家。他的诗才横溢,以豪放、奔放、空灵而著称,被誉为“南宋第一诗人”。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理宗时期(1225-1264年)。这一时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政治腐败,内外矛盾重重。李长庚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对阳华山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正是他在这一特殊时期对生活态度的反映。
在创作这首诗时,李长庚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曾担任过官员,但因不满官场腐败而辞官回乡。在家乡期间,他广泛交游,与文人墨客唱和吟咏,抒发胸臆。这首诗就是他与友人致道相约游历阳华山时创作的。虽然因雨受阻未能成行,但通过诗中的描绘,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山水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在时代背景方面,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科举制度逐渐完善,文学创作空前繁荣。李长庚作为南宋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深受时代影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这一时期也是南宋社会矛盾激化的时期,李长庚的诗歌创作也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现实问题。
去完善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