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僧字止中

标题包含
僧字止中
炼实而食,择木而栖。 灵灵自晦,物物难齐。 秋歛巢虚睡稳,梦破月印清溪。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智愚,俗姓陈,字无智,号虚堂,法号释智愚,南宋时期禅宗高僧。他生于1185年,卒于1269年,享年84岁。 释智愚出生于浙江台州临海县(今浙江省临海市)的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博览...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选取真实的食物去享用,选择适合的地方居住。内心单纯自然能遮蔽外来的纷扰,每一个事物都有其独特的特点难以简单地类比。秋天收敛了生机,巢穴变得空虛,安稳地睡去,梦境破灭,月光映照在清澈的小溪上。
去完善
释义
《僧字止中》是明代诗人释智愚写的一首五言诗。下面是该诗的逐句注释: 1. 炼实而食,择木而栖:“炼实”表示修身养性,磨练真实的心性;“食”指道家修炼时的“服食”,如服食丹药等。“择木而栖”来源于《论语·公冶长》中的“鸟则择木,木茂则鸟息”,比喻选择明主或者良好的环境。 2. 灵灵自晦,物物难齐:“灵灵”表示心灵纯朴的状态;“自晦”表示自性沉静内敛;“物物”指万事万物;“难齐”表示难以达到一致或相同。 3. 秋歛巢虚睡稳,梦破月印清溪:“秋歛巢虚”比喻心无一事,心如止水;“睡稳”表示安稳入睡;“梦破”表示梦境破碎,清醒过来;“月印清溪”形容月色映照在清澈的小溪中,用以比喻内心清明的心境。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僧人修行生活的诗。从题目来看,诗人是释智愚,他是宋代的一位著名诗人和禅宗大师。在这首诗中,他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和隐喻,展现了僧人的日常修行和心灵境界。 首先,“炼实而食,择木而栖”这两句诗描述了僧人在修行生活中的物质需求。他们选择简单的生活,吃素食,住在简陋的寺庙里,以实现心灵的净化和提升。这种生活方式与世俗世界中的追求奢华享乐形成鲜明的对比。 接着,“灵灵自晦,物物难齐”这两句诗则转向了精神层面的描述。在这里,“灵灵自晦”意味着僧人在修行过程中保持谦逊和自我反省的态度,不追求名利,不炫耀自己的才能和智慧。而“物物难齐”则是说,万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难以整齐划一,这也反映了禅宗强调个性解放和自然本性的思想。 然后,“秋歛巢虚睡稳,梦破月印清溪”这两句诗则描绘了僧人在秋季收敛心神,安然入睡的景象。在这个宁静的夜晚,月亮映照在清澈的小溪中,仿佛打破了梦境,让人感受到了现实世界的美好。这也是诗人对禅宗修行的一种独特诠释,强调了在喧嚣世界中寻找内心平静的重要性。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僧人生活细致入微的描绘,展现了禅宗修行的精神和价值。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视角,使这首诗成为了宋代禅诗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僧字止中》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智愚所作,创作于南宋时期。释智愚,俗姓李,是浙江天台宗僧人,为天台德韶的传人,历主天童、雪窦两山法席,后被赐号“无明慧经禅师”。 在南宋时期,佛教文化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诗歌也成为了人们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释智愚作为一位高僧,他的人生际遇充满了波折。他曾历经战乱,体验过人生的苦难,但他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心态。 在这个时代,由于战争和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很多人渴望得到心灵的慰藉。释智愚通过他的诗歌作品,传达出了深刻的哲理和对生活的热爱,给予了许多人在困难时期坚持下去的力量。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