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江南

标题包含
江南
玉树歌声泽国春,累累辎重忆亡陈。 垂衣端拱浑闲事,忍把江山乞与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阳)人,唐代文学家。 罗隐自幼聪颖过人,才华横溢,但科举考试屡次不中,一生仕途不顺。他曾在唐末战乱时期,多次投笔从戎,为地方官员出谋划策,参与平...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玉树的歌声在江南的春天里回荡,回想起当年累重的战车和无果的陈胜。 安坐天下似乎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但谁能忍受把江山送给他人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玉树:这里指美妙的歌曲或音乐。 2. 泽国:意指多水的地方,这里代指江南水乡。 3. 累累:堆积的样子。 4. 辎重:军用物资和粮草的总称。 5. 亡陈:指被隋朝灭亡的陈朝。这里是诗人以陈朝灭亡的教训警示当政者。 6. 垂衣:形容皇帝的威严。 7. 端拱:即端坐拱手,比喻皇帝治国之安闲。 8. 浑闲事:无关紧要的事。 9. 忍把江山:表示诗人对当政者的愤懑。
去完善
赏析
《江南》一诗借古讽今,以历史上吴越争霸的典故为依托,揭示出统治者昏庸无能、不顾民生疾苦的现实。诗人罗隐在开篇描绘了“玉树歌声”的盛世景象,以及“累累辎重”的繁荣经济,以此强调国家实力的雄厚。然而,紧接着诗人笔锋一转,指出这一切不过是“忆亡陈”的假象。这里的“亡陈”意指春秋时期的陈国,由于统治者的荒淫无度导致国破家亡。通过对比历史上的兴衰,诗人暗示当时国家表面上的繁华实则暗含危机。 中间两句“垂衣端拱浑闲事,忍把江山乞与人”是对当朝皇帝的指责。“垂衣端拱”指的是皇帝平时无所事事、不问政事的惰政行为,而“忍把江山乞与人”则是讽刺统治者为了一己之私将国家领土拱手相让于外敌。这里,诗人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整首诗感情深沉,语言犀利,既有历史画面的展示,又寓含着现实的政治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江南》是唐代诗人罗隐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这首诗以“江南春”为主题,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旖旎风光和富饶物产。全诗如下: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闲梦江南梅熟日,画船吹笛雨潇潇。 人语驿边桥,草泥车辙青如水。 争渡惊鸿起落晖,橹声鸦轧暮江归。 断桥荒藓树,空翠烟霏露湿衣。” 关于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 首先,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约公元875年前后),此时正值唐朝末期,政治腐败、藩镇割据、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这种时代背景使得罗隐在诗歌中流露出对太平盛世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忧虑。 其次,罗隐在这首诗中所描绘的江南水乡风光,实际上是他个人经历的一个缩影。罗隐早年曾游历江南各地,亲眼目睹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和繁荣景象。在他的记忆中,江南的美好风光成为了他对抗现实困境的精神寄托。 最后,这首诗中的“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等诗句,既体现了罗隐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反映出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罗隐看来,江南的美景犹如一幅生动的画卷,诉说着生命的美好和岁月的流转。 总之,《江南》这首诗展现了罗隐在晚唐时期的独特人生际遇和深厚的家国情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沧桑变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