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渊明归田园居六诗 其五
我惭旷达人,梦寐眷乡曲。
十年仕楚越,政坐食不足。
人皆诧善奕,举世鲜识局。
陶翁有高躅,迷涂炳明烛。
于焉税吾驾,作息课昏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在梦中时常思念故乡
在楚越之地已经工作了十年,但因为生活所迫而使我的心中充满了困扰
人们都羡慕我棋艺高超,但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下棋的乐趣
陶渊明是位高尚的人,他的行为如同照亮迷茫之路的明灯
于是我想暂停下自己的脚步,调整作息时间,度过这日夜交替的生活
去完善
释义
1. "旷达":指性情开朗,豁达大度的人。
2. "眷恋":思念;怀念。
3. "乡曲":乡村;农村。
4. "十年":这里指作者陈造在官场中任职的漫长时光。
5. "楚越":指楚国和越国。这里泛指作者的为官之地。
6. "政坐":由于……而坐。
7. "善奕":擅长下棋。
8. "举世":全世界;全天下。
9. "鲜识局":很少人能看清这盘棋局。
10. "陶翁":陶渊明,东晋文学家。
11. "高躅":高尚的品质或节操。
12. "迷涂":迷失的道路。
13. "炳明烛":点燃明亮的蜡烛,使迷路的人看得清楚。
14. "税":止息;停留。
15. "作息":工作与休息。
16. "课":按照一定的标准检查、考核。
17. "昏旭":指黄昏和早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陈造与陶渊明的归田园居的唱和之作,表现了诗人对陶渊明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的反思。
首联“我惭旷达人,梦寐眷乡曲”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和自己的惭愧之心。“旷达”一词形容陶渊明放浪形骸、不拘小节的生活态度,而诗人觉得自己远不及他,只能在梦中向往他的生活。
颔联“十年仕楚越,政坐食不足”描述了诗人自己的经历,他在楚国和越国任职十年,却因为缺乏财富而感到惭愧。这句话表达了对官场生涯的不满和对物质欲望的批判。
颈联“人皆诧善奕,举世鲜识局”指出世人只看重表面的事物,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生活的真谛。这里,诗人通过对比,讽刺了世俗的浅薄和短视。
尾联“陶翁有高躅,迷涂炳明烛”赞美陶渊明高尚的品质,如同在黑暗中找到一盏明亮的灯,照亮了诗人前行的道路。最后两句“于焉税吾驾,作息课昏旭”表达了诗人决心效仿陶渊明,摆脱尘世的纷扰,过上宁静田园生活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陶渊明的赞扬和对自己经历的反省,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价值观的批判,体现了他超脱物外的高尚品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陶渊明归田园居六诗 其五》是南宋诗人陈造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64年,即南宋孝宗隆兴二年。在这个时期,由于金国的侵略,南宋政权岌岌可危,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陈造在这期间的人生际遇也不尽如人意。他曾在官场任职,但因对现实不满而辞职回乡。他与陶渊明一样,向往田园生活,希望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理想和情操。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和陶渊明归田园居六诗》,就是他对陶渊明田园诗的致敬之作。
在陈造所处的时代,南宋政权偏安江南,政治腐败,民生疾苦。然而,这个时期的文化却十分繁荣,出现了许多著名文人,如陆游、辛弃疾等。他们在文学、哲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