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宁产莼菜中秋大熟副以六绝送杨伯子 其四
赍芝自可侑仙斟,忌把鲜肥俗味侵。
羹莼鲙鳞清浊混,季鹰犹未是知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持美酒与仙人共享,但需避免世俗之味道。
炖煮翠藤和鱼鳞,浑浊之味混杂其间。
季鹰依然未曾懂得真滋味。
去完善
释义
1. "赍芝":名词,指紫芝,是一种名贵的药材,古人认为可以助酒兴。
2. "侑仙斟":意指给神仙陪酒。这里用来赞美莼菜的鲜美,使之能与紫芝这样的名贵药材相媲美。
3. "忌把鲜肥俗味侵":表达莼菜的美味无须加入其他食材的衬托,本身就具有独特的风味。
4. "羹莼鲙鳞":指制作莼菜羹和鱼脍这两种美食的方法。
5. "清浊混":比喻菜肴味道清新和浓郁的搭配混合。
6. "季鹰":张翰的字,晋朝著名文学家,因思念故乡的菰菜鲈鱼,弃官回乡。这里用他的典故来表示对莼菜的赞美。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首句“赍芝自可侑仙斟”中的“赍芝”意指赠予的灵芝,“侑仙斟”则寓意神仙的美酒。诗句以浪漫的想象描绘了美好的景致:仙人相聚畅饮美酒,品尝美食。次句“忌把鲜肥俗味侵”则是提醒我们要避免世俗、庸俗的味觉污染,保持高雅脱俗的品质。紧接着“羹莼鲙鳞清浊混”一句,作者借用制作羹汤和鱼脍的过程来形容社会中的浊与清、雅与俗的关系,意指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要保持清醒的认识,看清事物的本质。最后“季鹰犹未是知音”中“季鹰”代指张翰,据传他因秋风起而思故乡的美味菰菜、鲈鱼脍,辞官回乡。此处诗人指出,即使如张翰这样的风雅之士,也不能完全领会品味佳肴的真谛,更不用说那些平庸之辈了。整首诗以古典意象为载体,传达了作者对生活哲理的独特见解和对高雅品味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义宁产莼菜中秋大熟副以六绝送杨伯子 其四》是南宋著名诗人曾丰的作品。诗的创作时间为1190年,当时南宋与金国相对抗,而南宋内部政治斗争也十分激烈。
曾丰在这个时期的生活经历丰富,曾任奉议郎、秘书丞等官职,但因反对奸臣秦桧的投降政策,被贬谪到义宁(今江西修水)等地。他曾多次上疏弹劾秦桧,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操。
这个时期的社会背景是南宋时期,北方战乱不断,民生疾苦严重。而在江南地区,经济和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曾丰在这个时期关注民间疾苦,关注社会现实,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和关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