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标题包含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 交河城边鸟飞绝,轮台路上马蹄滑。 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 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 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岑参(约715年-770年),唐朝著名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他的诗以描绘边塞风光、表现戍边将士生活为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性特征。 岑参出生于一个官僚家庭,其父曾任刺史。他自幼聪颖好学,博览...查看更多
江春芳
去完善

译文
天山上的雪常年不化,环绕在千座山峰之间,巍峨壮观。 北风吹过赤亭口,一夜之间,天山的雪变得更加厚重。 月光映照着雪山,好像一片银色世界。而寒风穿过铁关,带来了边疆的气息。 交河城的四周已经没有飞鸟了,轮台路上的积雪让马蹄都变得滑溜溜的。 在这昏暗寒冷的气氛中,千里之外的雪仿佛凝固了一般,那些阴郁的山崖上也结满了厚厚的冰凌。 将军和都护们在这样的严寒中也感到不适应,狐狸皮衣不能让他们暖和起来,而宝刀也似乎被冻结住了。 就在这时,天山正迎来一场大雪,我为你送行,回到京师。 在大雪中,我能拿什么送你呢?只有这挺拔的青松做纪念吧。
江春芳
去完善
释义
1. 天山: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的山脉。 2. 雪崔嵬:形容雪景壮观。 3. 赤亭口:古代地名,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地区。 4. 汉月:指汉朝时期的月亮,这里借指唐朝的月亮。 5. 银山:形容雪山洁白如银。 6. 胡风:指北方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7. 铁关:古代关隘名,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地区。 8. 交河城:古代城市名,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地区。 9. 轮台路:古代道路名,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地区。 10. 晻霭:形容雾气浓重的样子。 11. 寒氛:寒冷的气氛。 12. 阑干:形容山势险峻。 13. 阴崖:背阳的山崖。 14. 狐裘:用狐狸皮毛制成的皮衣。 15. 都护:古代官职名,负责管理边疆地区。 16. 宝刀:珍贵的刀。 17. 走马:骑马快速行进。 18. 京师:古代首都。 19. 青青松树枝:指松树,象征坚韧不拔的品质。
江春芳
去完善
赏析
本诗通过描绘天山地区壮丽的雪景和恶劣的气候,表现了诗人对边疆战士艰苦生活的关心与敬意。首联写天山地区的地势之高、雪景之美;颔联写出严寒的风雪给军事生活带来的困难;颈联以自然界的寒冷暗喻边疆战地的艰辛;尾联又回到别离的主题,借送别的礼物——青青松树枝象征坚韧不屈的品质。全诗情境交融,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江春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是唐朝著名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当时岑参正在安西都护府任职,与友人萧治即将分别。 在这个时期,唐朝的国力达到顶峰,但同时也出现了社会矛盾和危机。唐玄宗统治后期,由于政治腐败、奢侈浪费,以及对外战争导致的民不聊生,使得唐朝的内部矛盾逐渐激化。此外,边疆地区的战乱也使朝廷担忧。在这种情况下,岑参被任命为安西都护府的官员,以协助巩固边防。 在天宝十四载这个特殊的时期,岑参与友人萧治分别在即。他们共同经历了边关的风霜雪雨,对家乡产生了深深的思念之情。因此,岑参在送别萧治时,以天山雪景为背景,表达了离别的愁绪和对家乡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唐朝边疆地区的自然风光和戍边将士的生活风貌。
江春芳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