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燕支寄杜位
燕支山西酒泉道,北风吹沙卷白草。
长安遥在日光边,忆君不见令人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燕子山脉之西通往酒泉的路,北风卷着沙尘吹过白色草原。远处的阳光照耀着长安,思念着你却看不到你让我渐渐老去。

去完善
释义
1. 燕支山:又称焉支山,位于甘肃永昌县南。因产红蓝草可作胭脂而得名。
2. 酒泉:地名,位于甘肃省西北部。
3. 长安:古地名,即今西安。
4. 忆君:思念朋友之意。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燕支山”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首句通过描绘“西酒泉道”的地理特征,展现了西北边陲的苍茫景色。次句中的“北风吹沙卷白草”则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的风沙景象,渲染了一种荒凉的氛围。而诗的后两句“长安遥在日光边,忆君不见令人老”则是表达诗人身处边疆,对遥远的长安和友人怀念的心情,表现出深深的孤独与无奈。整首诗通过描绘西北边陲的景物,展现了诗人的思君之情以及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燕支寄杜位》是唐代著名诗人岑参的作品。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载(公元751年)的秋天。这一年,岑参三十九岁,担任了右补阙一职。这是他入朝为官后的第四个年头。
在当时的唐朝,社会繁荣昌盛,国力强大,但边境的战争也时常发生。岑参作为朝廷官员,自然对国家的局势有所了解。他曾多次随军出征,亲历边塞生活,对边疆的风土人情和战斗场面有着深刻的体验。这种经历使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厚的家国情怀。
岑参在这首诗中,通过描述燕支山的景色,表达了对好友杜位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唐朝边疆的紧张局势。这种复杂的心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