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军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站在轮台城的楼上,夜晚传来号角声;而在北边的旄头星降落下来。
昨日传递紧急信息的飞鸽经过渠黎县,发现单于已经在金山以西。
从戍楼向西望去,尘土飞扬显得昏暗,因为汉族的大军就驻扎在轮台的北面。
将军正带领着大军向西出征,到了黎明时分,他们吹起了笛子,军队开始前行。
四面八方都在击鼓,犹如雪海般波涛汹涌;全军将士齐声高呼,响彻阴山山脉。
敌军的要塞充满了战争的气氛,士兵们的士气高昂,似乎云朵都被他们的气势所包围;而在战场上,白骨被杂草纠缠,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寒风呼啸在剑河,雪花纷纷扬扬,如同沙口的石头上凝结了寒冰,让马儿的蹄子脱落。
丞相辅佐君王,甘苦辛勤;誓言要报答君主,平定边境的战争和混乱。
自古以来的英雄事迹,哪个人没有读过呢?如今所见到的功臣名将,名垂青史,胜过古人。

去完善
释义
1. 轮台:古代西域地名。位于现在的新疆自治区境内。
2. 奉送:送别,此指为某人送行。
3. 封大夫:即封常清,唐朝将领,曾任节度使,后战死沙场。
4. 出师西征:出兵向西讨伐敌人。
5. 旄头:古代军队中用作指挥的标志,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帜。这里用来形容敌军。
6. 羽书:紧急军事文书,这里指敌人的情报。
7. 渠黎:汉朝时在西域设置的一个郡,这里指代遥远的边疆地区。
8. 金山西:西方的地名,具体地点不详。
9. 戍楼:边防哨所的瞭望楼。
10. 烟尘黑:形容战场上的硝烟尘土。
11. 汉军:此处指唐朝军队。
12. 上将:高级的将领,这里指封常清。
13. 拥旄:手执旄旗,这是古代高级将领的象征。
14. 平明:天亮的时候。
15. 伐鼓:击鼓进军。
16. 雪海:指白雪覆盖的原野。
17. 四边:四处。
18. 虏塞:敌方的关隘要塞。
19. 兵气:士兵的战斗气势。
20. 连云屯:形容军队众多,如同云一样集结在一起。
21. 战场:作战的地方。
22. 白骨:战争留下的尸体。
23. 缠草根:尸骨被野草纠缠。
24. 剑河:古代新疆的一条河流,泛指战场附近的河流。
25. 风急:风力很大。
26. 雪片阔:形容雪花大而密集。
27. 沙口:沙漠地带的路口。
28. 石冻:石头因寒冷而冻结。
29. 蹄脱:马蹄子脱落。
30. 亚相:副丞相,这里是尊称对方。
31. 勤王:为国家尽心尽力。
32. 甘苦辛:指经历种种艰辛困苦。
33. 报主:报答君主和国家。
34. 静边尘:平息边疆的战事。
35. 古来:自古以来。
36. 青史:史书,这里指史册记载的人物事迹。
37. 功名胜古人:立下功勋成就超越古人。

去完善
赏析
本诗通过紧张激烈的战斗场景和战场环境的描绘,展现出封大夫率领的军队英勇作战、忠诚报国的形象。首联写夜晚的号角声显示出战争气氛,暗示战争的紧张与激烈。颔联中的“单于已在金山西”表明敌军已经逼近,突出了战局的紧迫性。颈联中“戍楼西望烟尘黑”展现了战争的紧张气氛。尾联则是表达诗人期待封大夫能马到功成,捍卫边疆的决心。整首诗展示了从紧张的备战,到激战的爆发,再到胜利凯旋的过程,生动地描述了战事经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创作于公元754年,即唐代宗永泰年间。此时正值安史之乱结束后不久,国家正处于百废待兴、边疆不稳的特殊时期。诗人岑参正是借此诗歌向戍边将领封大夫送上敬意和祝福,祝愿他在抵御外敌、守护家园的战斗中取得胜利。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岑参经历了从军戎马的一生,并以此为基础,充分发挥了他作为一名诗人的才华。在他的诗作中,他描绘了边疆壮丽的风光和士兵们的英勇形象,以鼓舞人心,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
同时,这个时代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内忧外患、民生疾苦等。在这样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岑参以其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揭示了社会的矛盾和问题,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与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