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虢州送天平何丞入京市马

标题包含
虢州送天平何丞入京市马
关树晚苍苍,长安近夕阳。 回风醒别酒,细雨湿行装。 习战边尘黑,防秋塞草黄。 知君市骏马,不是学燕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岑参(约715年-770年),唐朝著名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他的诗以描绘边塞风光、表现戍边将士生活为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性特征。 岑参出生于一个官僚家庭,其父曾任刺史。他自幼聪颖好学,博览...查看更多
Jade_jue
去完善

译文
暮色中的树木显得苍翠,长安城接近了夕阳。 回旋的风吹散了离别的愁绪,细细的雨湿润了远行的衣裳。 战争在边境扬起尘土,秋天时边塞的草儿枯黄。 知道你已经购买了良驹,但却不是为了效法燕王那样求取功名。
Jade_jue
去完善
释义
1. 虢州:今河南省灵宝市一带。 2. 天平:唐朝时期一官职,负责管理市场交易与度量衡。 3. 丞:官职名,次于令或长的官员。 4. 长安:古都西安,是当时唐朝的首都。 5. 回风:回旋的风,此指微风。 6. 边尘:边境地区风尘,表示边疆战事。 7. 防秋: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常在秋季犯边,因此提前准备防御称为“防秋”。 8. 塞草黄:秋天时,塞外草地枯黄,提醒人们准备防秋。 9. 燕王:战国时期的燕昭王,曾派人用千金购得千里马。这里代指买马的人。
Jade_jue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分别之际的情景。前两句“关树晚苍苍,长安近夕阳”,通过关树、夕阳的景象来展现傍晚时分在关头的离别场景,营造了一种深沉而又诗意的氛围。接下来的“回风醒别酒,细雨湿行装”则体现了离别的悲伤和艰难。通过“习战边尘黑,防秋塞草黄”的诗句,我们可以看到当时边境环境的恶劣,并间接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关心。最后两句“知君市骏马,不是学燕王”表明虽然友人要离开边疆,但他并非寻求功名而是单纯购买好马,暗示友人志不在追求名利。整首诗情感深刻,诗句流畅,展现了岑参在送别诗上的深厚功力。
Jade_jue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虢州送天平何丞入京市马》是唐代诗人岑参在玄宗朝时期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当时岑参任职于虢州,受到赏识,成为当时皇帝的文学侍从之一。 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下,岑参正处于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盛世时期。此时,唐朝的军事力量强大,疆土辽阔,文化兴盛,形成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然而,这个时代的繁荣背后也潜藏着危机,即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 此段时间里,岑参历经人生波折,他曾经担任过幕僚,又因文采斐然而被皇帝召见。但他并未得到朝廷的重用,壮志未酬。由于当时唐朝军事需求日益增多,需要大量良马,因此朝廷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市马之事。天平何丞就是被派遣到京城负责采购战马的一员。 所以,岑参创作的这首诗歌一方面是对友人的赞美与惜别,另一方面也是对时代背景的反映,体现了当时战马在国家军事中的重要性。
Jade_jue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