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
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
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30岁开始谋求功名,仕途的欲望逐渐消退。
可怜自己没有祖上传下的家业,不敢以小小的官职为耻。
山间小溪淹没了砍柴的小路,野花盛开在药栏之间。
只是因为这五斗米的俸禄,让我辜负了那钓鱼的乐趣。

去完善
释义
1. 三十:三十岁。
2. 一命:即品级最低的官职。
3. 多欲阑:欲望逐渐减弱。
4. 自怜:自我怜惜。
5. 无旧业:没有世代相传的家业。
6. 耻微官:以担任小官为耻。
7. 涧水:山间溪流。
8. 吞樵路:把山路淹没在涧水里。
9. 山花:山野之花。
10. 醉药栏:在药栏边盛开如同喝醉了酒一样。
11. 五斗米:指俸禄微薄。
12. 辜负:错过,耽误。
13. 一渔竿:隐逸生活的象征。

去完善
赏析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诗歌。在这首诗中,作者以朴素而深沉的笔触描绘了自己步入官场时的心境。
首联“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表明作者年已三十才出仕为官,此刻的他对于官场的热情已经减弱许多。这句诗词既是对自己命运的感叹,也是对宦海浮沉的忧虑。
颔联“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则表现出了作者的自卑和矛盾心理。他担忧自己没有丰厚的家底可以依靠,因此即使担任一个小小的官职,也不敢有丝毫懈怠。
颈联“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则以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出诗人在这一时刻内心的宁静与恬淡。这里山水之间的美丽景致似乎让作者暂时忘却了世俗的烦恼。
尾联“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则是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矛盾的体现。他本想归隐山林,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但由于生活的压力,不得已投身仕途。这最后一句使得整首诗的主题得到进一步深化,同时也表现出诗人面对现实生活时的深刻反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是唐朝诗人岑参在公元754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一年,30岁的岑参刚刚被授予官职,从家乡来到长安,担任右内率府兵曹参军。
这一时期,大唐盛世已渐显颓势,安史之乱即将爆发。然而对于年轻的岑参来说,这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他满怀壮志,渴望建功立业,为国家和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此期间,岑参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如杜甫、高适等,他们常常一起饮酒赋诗,畅谈理想。同时,他也开始关注民间疾苦,关心国家命运。这种深刻的爱国情怀和使命感,为他日后的诗歌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