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标题包含
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一从弃鱼钓,十载干明王。 无由谒天阶,却欲归沧浪。 仲秋至东郡,遂见天雨霜。 昨夜梦故山,蕙草色已黄。 平明辞铁丘,薄暮游大梁。 仲秋萧条景,拔剌飞鹅鶬。 四郊阴气闭,万里无晶光。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故人南燕吏,籍籍名更香。 聊以玉壶赠,置之君子堂。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岑参(约715年-770年),唐朝著名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他的诗以描绘边塞风光、表现戍边将士生活为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性特征。 岑参出生于一个官僚家庭,其父曾任刺史。他自幼聪颖好学,博览...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我只能将这寓意高洁的玉壶赠送给你,请你将它置于你的厅堂之上。
去完善
释义
玉壶:象征纯洁高尚的品德;君子堂:指朋友的住所。
去完善
赏析
全诗基调沉郁而深情,通过描写个人境遇与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开篇两句回顾自己十年来的仕途坎坷,“无由谒天阶”一句道尽壮志未酬的遗憾,而“却欲归沧浪”则透露出他对现实的失望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中穿插了大量关于季节变化的描写,如“仲秋至东郡,遂见天雨霜”,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暗示作者心境的孤寂。同时,“昨夜梦故山,蕙草色已黄”不仅点明思乡之情,也暗含岁月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 下半部分写到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例如“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这些画面充满动态美,却又带着荒芜与萧索之意,进一步烘托了作者内心的落寞。最后两句“聊以玉壶赠,置之君子堂”,以玉壶作为寄托,既展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又隐喻了其保持高洁品性的决心。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岑参诗歌雄浑悲壮的特点,同时也流露出细腻柔婉的一面。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盛唐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繁荣。岑参当时处于追求仕途却遭遇挫折的人生阶段。他早年怀揣着对功名的向往,告别了隐逸生活(“一从弃鱼钓”),投身宦海,试图施展抱负。然而,十年间求仕之路坎坷,“无由谒天阶”,始终未能真正接近朝廷权力中心。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来到大梁,并写下这首寄给匡城主人的诗篇,既抒发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情感,又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敬重。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