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兴十六首 其九
百草皆有种,风土不可移。
甘辛与美恶,所得自适宜。
东家鲐背翁,前日迺婴儿。
耄倪寄百年,谁可强扶持。
芳华有不实,不实未足悲。
神仙不死药,多采南山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百种植物皆有个性,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无法改变其特征。
甘甜辛辣或美味难吃,全在于适应各自的适宜环境。
东边的老人家,昨天还曾是稚嫩婴儿。
年龄大到需要他人搀扶,百岁老人又怎样?谁能一直强行支撑他们?
美好时光也有不真实之处,虚虚实实并非值得悲伤。
那些长生不老的仙丹灵药,多为珍贵药材出自南边的山川。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古兴十六首:这是沈辽诗集中的一组诗,共包含十六首诗,此为第九首。
2. 沈辽:北宋时期文学家,字睿达,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3. 种:指植物的种子。
4. 风土:指土壤和气候条件。
5. 甘辛:这里指草木的味道。甘,甜;辛,辣。
6. 美恶:美好与恶劣。
7. 适宜:合适,相宜。
8. 鲐背:指年迈的老人。
9. 乃:表示肯定或加强语气。
10. 耄倪:老年人。
11. 寄:寄托,生活于。
12. 扶植:扶持,帮助。
13. 芳华:美好的年华。
14. 不实:不真实,虚幻。
15. 不足悲:不值得悲伤。
16. 神仙:神话传说中能够长生不老的人物。
17. 不死药:传说中能让人长生不死的药物。
18. 多采:广泛采集。
19. 南山芝:指产于南山的灵芝等草药。
去完善
赏析
《古兴十六首·其九》是宋代诗人沈辽的一首咏物诗。全诗以百草的生长、东家的鲐背翁和芳华的不实等为比喻,表达了人生哲理和自我价值观的体悟。诗人通过揭示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进而反映出人的生老病死、成长与衰退等生命现象。
“百草皆有种,风土不可移。”此句阐述自然界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适宜的土壤和环境。它象征着人也需要适合自己的环境和发展空间。
“甘辛与美恶,所得自适宜。”此句体现了各种味道、品质的产生来源于各自适应的环境。同样,人也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东家鲐背翁,前日迺婴儿。”这两句描绘了老人与婴孩的形象对比,表达了时间的无情流逝和人世沧桑之感。
“耄倪寄百年,谁可强扶持。”表达出人生无常,生死有命,无人能逃脱自然规律的支配,不应过度强求。
“芳华有不实,不实未足悲。”诗人认为短暂的美好并不能掩盖生命的真相,不必为此太过悲伤。
“神仙不死药,多采南山芝。”这两句则流露出作者理性看待生死的观念,尽管追求长生不老是人之常情,但更重要的是珍惜当下,追寻真正有价值的事物。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沈辽的这首《古兴十六首 其九》是创作于北宋时期的一首诗。这个时期,北宋王朝正处于繁荣盛世,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在这个表面繁荣的背后,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却日益尖锐。
沈辽的一生历经坎坷。他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但由于家庭变故,少年时便离家流浪,尝尽了生活的艰辛。然而,正是这段苦难的经历,使得沈辽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奋发图强,最终成为了一位著名的文人。
在沈辽所处的时代,宋朝的文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诗歌、散文等各种文学形式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由于宋朝对科举制度的大力推行,使得许多有才华的文人得以进入仕途,为国家效力。然而,也正因为科举制度的过度追求功利性,导致了许多文人的心态变得浮躁,忽视了对文学艺术的深入探索和创新。
沈辽作为一名文人,虽然也曾参加过科举考试,但他并没有被这种风气所影响。他始终保持着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执着,努力创作出了一批富有哲理和艺术魅力的作品。这首《古兴十六首 其九》就是他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