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寄内

标题包含
寄内
南迁道远不相携,锦字还嗟雁到迟。 玉臂云鬟同夜月,绣屏金鸭独香帷。 诸儿应解勤修习,稚女遥怜弄喔咿。 何日得归同隐志,孟光举案定齐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纲(1083年-1140年),字伯纪,号梁溪先生,江苏无锡人。他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曾任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是南宋初期的抗金名臣之一。 李纲自幼勤奋好学,年轻时即以才学闻名乡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因为要往南边迁徙的路途遥远无法相互扶持,书写了信却叹息大雁传递书信的速度太慢。你们应该理解并努力提高修养,稚嫩的小女孩虽然还不会说话却已经能模模糊样地模仿我们的言行。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一起过上隐居的生活呢?那样的话就可以像孟光一样举案齐眉、相敬如宾了。
去完善
释义
1. 南迁:指南宋朝廷从汴京(今河南开封)迁都至临安(今浙江杭州)。这里指诗人因为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北方家乡前往南方。 2. 锦字:古时用锦绣织成的文字,这里代指家信。 3. 嗟:感叹、遗憾。 4. 玉臂云鬟:形容妻子的美貌。玉臂,光滑的手臂;云鬟,乌黑的头发。 5. 绣屏金鸭:绣屏,指屏风上的刺绣图案;金鸭,铜制的香炉。 6. 勤修习:指子女要努力学习。 7. 稚女:年幼的女儿。 8. 弄喔咿:指女儿学着母亲说话。 9. 何日得归:指什么时候能回到故乡。 10. 孟光举案:孟光,东汉梁鸿的妻子,以贤德著称;举案,端起盛食物的托盘。这里指夫妻和睦相处。 11. 齐眉:指夫妻相敬如宾。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思亲、望归的诗篇。诗人通过描述与家人分隔两地的情景,以及家人对自己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诗人对于团聚的渴望和无奈。诗中的“南迁道远不相携,锦字还嗟雁到迟”点明了诗人离家南迁、与家人分隔的事实,并通过“嗟雁到迟”表达对家人来信的期盼和对相聚时刻迟迟未来的遗憾。接下来的诗句,通过对妻子儿女的生活细节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家人的关爱和思念。在尾联,诗人表达了与妻子共同实现隐逸生活的愿望,使诗篇的亲情主题更加深刻感人。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现实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家人深厚的感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内》是南宋抗金名将、文学家李纲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当时,李纲因反对朝廷投降政策被贬谪至福建。在这段人生低谷时期,他将对妻子深沉的爱意和思念之情融入这首诗歌之中。 在南宋初期,金兵南侵,国家动荡不安,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身为一名忠诚的爱国将领,李纲始终坚守抵抗外侮的信念,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而,朝廷内部的投降派却主张议和,导致前线将士士气低落。李纲对此深感痛心疾首,多次上疏直言进谏,最终遭奸佞谗言陷害而被贬谪。 在这首诗中,李纲以月、雁、烛等具象描绘出对妻子的深切思念。诗人通过对遥远天涯的想象,表达了与妻子两地相隔的无奈。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誓死抗金、保卫家园的民族气节。在时代的背景下,这种真挚的爱情表达更显动人。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