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朱况雨中之什
苍野迷云黯不归,远风吹雨入岩扉。
石床润极琴丝缓,水阁寒多酒力微。
夕梦将成还滴滴,春心欲断正霏霏。
忧花惜月长如此,争得东阳病骨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野外迷云笼罩无法回家,远方风雨吹入山间小屋。
石床湿润导致琴弦紧绷缓慢,水边凉亭中酒水效力微弱。
傍晚的梦想即将实现却又被滴滴细雨打断,春天的心绪欲断不断如雾气弥漫。
忧虑花开珍惜月色的心情长久如此,如何才能在病重之时变得坚强。
去完善
释义
1. "苍野":指草野之地,暗示田野之意;
2. "云":此处指云彩;
3. "黯":昏暗、暗淡;
4. "不归":无法回到原点,此处是指迷失方向,找不到回去的路;
5. "远风":指的是遥远地方的风;
6. "岩扉":山岩上的门,代指隐者的住处或山野中寺庙等;
7. "润极":形容极其湿润;
8. "丝缓":舒缓的琴弦;
9. "水阁":临水而建的小亭子;
10. "滴":形象地描绘了雨滴声;
11. "春心":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12. "霏霏":细雨纷飞的样子;
13. "忧花惜月":担心花朵凋谢、珍惜月色美好;
14. "争得":怎么能够获得;
15. "东阳":古人对“懒”的谑称,此处指懒散的生活态度;
16. "病骨":病痛的身体;
17. "肥":身体健康、强壮。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胡宿的独特视角描绘了春日雨中郊野的景致。首句“苍野迷云黯不归”描述了暮春时节,田野间云雾迷茫,天色昏暗,给人一种归途难寻的感觉。第二句“远风吹雨入岩扉”形象地描绘了风雨交加的场景,并暗示诗人此时正置身于一处岩石砌成的住所。
接下来的四句诗则从室内与室外的不同角度展示了诗人眼中的春雨景象。“石床润极琴丝缓”是室内的描写,意为湿润的石床上,琴弦被湿气浸润而变得松弛;“水阁寒多酒力微”则是室外环境的表现,寒冷的水阁中,酒力似乎也因湿冷而显得不足。这种内外呼应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春雨中的寒冷潮湿。
后半首诗则转向了诗人对春雨中的心境描绘。“夕梦将成还滴滴,春心欲断正霏霏。”夜晚梦境即将实现时,却被春雨打断;春天的希望还未完全破灭,却被雨水打击。这里的“滴滴”和“霏霏”都是形容春雨的声音,表达出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的压抑和无奈。
最后两句“忧花惜月长如此,争得东阳病骨肥。”诗人用“忧花惜月”表达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同时感慨自己的病痛使得身体愈发衰弱。这句诗句充满了沉郁的情感,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与人文困境时的哀愁与无奈。整首诗通过对春日雨中景致的描绘,反映了诗人敏感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一种深沉的忧虑。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时期,诗人胡宿在公元1058年写下《次韵和朱况雨中之什》。当时他任知制诰,即皇帝的文书官员,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令。然而,他却因卷入党争而遭受排挤,心中感到郁闷与无奈。在这首诗中,他借风雨抒发情感,表达对政治失意、命运无常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