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清源秋日漫兴五首 其五
白鸟飞飞绿柳长,雨收秋水满横塘。败荷折柄馀残翠,老藕着花留晚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鸟儿翩翩起舞,柳枝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雨水停息,池塘里的水渐渐涨满了整个池塘。枯萎的荷叶依然保留着绿色,老藕却已孕育出新的花朵。

去完善
释义
白鸟:白色的水鸟,如白鹭。
绿柳:绿色的柳树。
雨收:雨停。
秋水:秋天的水面。
满横塘:形容水面宽广。
败荷:凋谢的荷花。
折柄:折断的荷叶柄。
馀残翠:残留的绿色。
老藕:年老的莲藕。
着花:开花。
留晚香:留下晚开的花香。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以白鸟、绿柳、秋雨、秋水、败荷和老藕等元素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通过观察这些景物,表现了秋天的宁静与和谐。同时,通过“飞”、“长”、“收”、“满”、“折”、“馀”和“留”等动词的运用,使画面更加生动活泼,体现出诗人对秋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王瀚的《和王清源秋日漫兴五首 其五》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在这个时期,王瀚作为一位文人墨客,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他在朝廷任职,但又对官场生活充满了忧虑和无奈。这种矛盾的心态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当时,唐朝正处于鼎盛时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然而,这也使得统治者逐渐骄奢淫逸,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在这样的背景下,王瀚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社会的担忧。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如“霜凋红叶林林瘦,雨带寒声摵摵娇”,以此来象征人生的无常和时代的变迁。
总的来说,《和王清源秋日漫兴五首 其五》这首诗是在唐朝鼎盛时期创作的一首感慨人生的佳作。它既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反映了他对社会的忧虑和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