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十一首 其七
西江一吸了无余,突出堂堂大丈夫。
尽道世间胡须赤,须知更有赤须胡。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西江:这里指长江。在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
2. 胡须赤:比喻忠诚正直的人。这里的“胡须赤”指外貌红脸络腮胡子的大汉形象。
3. 赤须胡:形容满脸胡须的西域人士形象。这里的“赤须胡”是对“胡须赤”的呼应和对比。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西江的意象起兴,描述了一种豪放、大气的精神境界。诗人用“一吸了无余”来形容西江,既体现了江水之浩渺,又展示了诗人的胸怀与气度。接下来的“突出堂堂大丈夫”一句则是对这种精神的形象描绘,赞美了那些敢于担当、勇往直前的英雄人物。
接下来的两句“尽道世间胡须赤,须知更有赤须胡。”则是诗人对世俗观念的反思和批判。其中,“胡须赤”是借用胡须的颜色来指代那些表面上看起来的强大者,而“赤须胡”则是表达了更高层次的强者。这两句意味着,在世人眼中,也许有人看似强大,但在更高级的精神领域,还有更为强大的存在。这样的表达,不仅揭示了世人眼光的局限性,还宣扬了诗人对更高层次精神的追求和敬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颂古十一首 其七》是宋代著名僧人释咸杰所作。释咸杰生活在公元950年至1034年之间,是一位著名的禅宗大师,他的诗歌作品广泛流传于民间。
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丰富的时代。佛教在北宋时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成为了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释咸杰作为一位禅宗大师,他用自己的诗歌表达了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释咸杰可能已经经历了一些人生的起起伏伏。作为一名僧侣,他可能曾经感受到过孤独的境地,这可能也是他在这首诗中表达的对“独坐”的深刻理解的原因。然而,他也深知“道不远人”的道理,这也许是他在这首诗中所传达的对“道”的坚定信念的来源。
在这个时期,禅宗已经成为中国佛教的一个重要分支。禅宗强调个人的直接体验,主张通过内心的自省和顿悟达到解脱。释咸杰作为一位禅宗大师,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禅宗理念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