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段学士南亭春日对雨
晨飞晚未休,兰阁客吟愁。萧飒柳边挂,萦纡花底流。
声繁乍离籁,洒急不成沤。经夕江湖思,烟波一钓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早上一直在飞翔,晚上也没有休息,在兰阁里客人吟唱忧愁。萧条的柳树挂在河边,花朵底部有流水萦绕。声音繁多如同刚刚离开的乐器声,水急速地流淌却没有形成水珠。经过了整夜,对江湖的思念涌上心头,那烟波中的小舟仿佛是钓鱼人的伙伴。
去完善
释义
晨飞: 指飞鸟在早晨飞翔。
兰阁: 华美的楼阁。
萧飒: 形容风声或物状。
柳边挂: 挂在柳树枝头。
萦纡: 迂回曲折。
离籁: 分散的乐器。
洒急: 指雨水急速降落。
成沤: 积水成为浮沤。
经夕: 经过一晚上的时间。
江湖思: 对江河湖海的思念。
烟波: 形容烟雾笼罩的水面。
去完善
赏析
《和段学士南亭春日对雨》是唐代诗人喻凫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描绘了在春雨中赏景的情景,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忧郁。
首联“晨飞晚未休,兰阁客吟愁”描绘了细雨连绵的景象,以及诗人独自在书房中的忧思。这里“晨飞晚未休”中的“晨飞”指的是雨丝如飞舞的鸟群,而“晚未休”则暗示了这场春雨持续的时间很长。“兰阁客吟愁”中的“兰阁”指代书房,表达了诗人独自在此,心情忧郁。
颔联“萧飒柳边挂,萦纡花底流”进一步描绘了春雨中的景色。这里的“萧飒”形容柳枝被雨水打湿后的景象,“萦纡”则表示水流曲折。两句诗描述了柳枝上挂着雨滴,花下流水曲折的景象。
颈联“声繁乍离籁,洒急不成沤”通过声音和视觉两种感官来描绘春雨。“声繁乍离籁”中的“声繁”表示雨声密集,“乍离籁”则形象地描述了雨声如同从竹管里发出的音乐。“洒急不成沤”中的“洒急”表现了雨势急猛,“不成沤”则暗示雨水无法形成水泡。
尾联“经夕江湖思,烟波一钓舟”表达出诗人对江湖生活的向往。“经夕江湖思”中的“经夕”表示长久,“江湖思”则是说诗人心中长久以来的渴望。“烟波一钓舟”中的“烟波”寓意湖面雾气腾腾,“一钓舟”则象征孤寂的生活。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雨中的景色,并透露出诗人的孤独与忧郁。同时,诗中还表现出了诗人对江湖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段学士南亭春日对雨》是唐代诗人喻凫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809年,正值中唐时期。
在这期间,喻凫经历了一系列人生波折。他年轻时曾刻苦攻读,追求功名,但在科举考试中屡次受挫。后来,他受到著名文人颜真卿的赏识,得以进入官场,担任了一个小小的官职。然而,他并未因此得到重用,仍然生活在社会的底层。
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处于中唐时期由盛转衰的阶段。政治腐败、经济凋敝、战乱频仍,使得许多文人雅士心怀忧虑,纷纷投身于诗歌创作,以抒发内心的感慨。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喻凫写下了这首《和段学士南亭春日对雨》,表达了他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