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
相逢疑旧识,敲火自煎茶。
盛欲为留计,其如未是家。
东西分地脉,南北两天涯。
别后思君处,空斋谶烛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相逢》:该诗选自明朝诗人叶茵的《咏史诗》。
1. 相逢疑旧识:意思是虽然第一次相见,但感觉像是故人重逢。这里“疑”表示疑惑、犹豫,表示这种感觉并不确定。“旧识”指的是熟悉的人或朋友。
2. 敲火自煎茶:指自己点火烹煮茶水。“敲火”意为打火,点燃炉火。“自煎茶”指自己烹煮茶水。
3. 盛欲为留计:想好好招待你以表达挽留之意。“盛”是副词,表示程度深。“为留计”表示想办法留住对方。
4. 其如未是家:尽管这里是暂时的住处,但并不是真正的家园。这里的“其如”表示让步的关系,类似于“即使”。
5. 东西分地脉:地理上分为东、西两部分。“分地脉”是指地理上的划分。
6. 南北两天涯:南北方仿佛相隔千里之遥。“天涯”指远离家乡的地方,这里形容距离遥远。
7. 别后思君处:分别之后思念你的地方。“君”代指对方。
8. 空斋谶烛花:独自在空寂的书斋里对着蜡烛发愣。“空斋”指没有人的房间。“谶烛花”指的是燃烧着的蜡烛。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久别重逢的场景的诗词。首联“相逢疑旧识,敲火自煎茶”,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见时那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以及他们之间的亲密无间,甚至可以边谈话边泡茶。颔联“盛欲为留计,其如未是家”,表达出诗人对于友人的热情款待和挽留之意,但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在异乡的孤独感。颈联“东西分地脉,南北两天涯”,则通过描述地理环境的差异,进一步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难以逾越的距离。尾联“别后思君处,空斋谶烛花”,则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离别后的场景,突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充分展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相逢》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叶茵之手,创作于12世纪初。叶茵生活在战乱频繁、民生疾苦的南宋时期。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文人,他深感民生之艰难,希望通过诗歌反映现实,唤起人们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
在创作《相逢》时,叶茵正经历着家国之痛的困扰。当时金国入侵,国土沦陷,人民流离失所。而他本人也因战乱而家道中落,生活陷入困境。在这种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诗篇。
这首诗描述了战乱时期,人们相互离别、重逢的场景。通过描绘人们在战争中的遭遇和心态,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人们在战乱中表现出来的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