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

标题包含
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
细把君诗说。恍余音、钧天浩荡,洞庭胶葛。千尺阴崖尘不到,惟有层冰积雪。乍一见、寒生毛发。自昔佳人多薄命,对古来、一片伤心月。金屋冷,夜调瑟。 去天尺五君家别。看乘空、鱼龙惨淡,风云开合。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销残战骨。叹夷甫、诸人清绝。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文学家、军事家。他出生于山东历城(今济南)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少年时期就表现出过人的才华和胆识。 辛弃疾在青年时期投身抗金事业,曾参与耿京领...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夜半时分,狂歌之中悲风骤起,只听见屋檐间的铁马铮铮作响,如同战马奔腾。南方与北方,此刻正处于分裂割据之中。
去完善
释义
衣冠:代指士大夫阶层;夷甫:西晋名士王衍,字夷甫,这里借指当时的清谈误国之人。
去完善
赏析
上片开篇以对杜叔高诗歌的高度评价切入,用宏大壮阔的意象来形容其诗的意境,接着描绘出一幅清冷孤寂的画面,“千尺阴崖”等句渲染出一种凛冽的氛围,暗示杜叔高的高洁品性与不凡才华。“自昔佳人多薄命”几句由景及人,借古喻今,感慨杜叔高虽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下片从空间角度展开,“去天尺五”点明杜叔高身处高位即将离去,“鱼龙惨淡”等句描绘出世事变幻莫测。随后“起望衣冠神州路”几句,将视野拉向广阔的神州大地,想到战争带来的破坏以及那些空谈误国之人,愤懑之情溢于言表。最后以“夜半狂歌”等句收尾,通过环境描写烘托出一种悲壮的氛围,点明南北分裂的现实,深化主题。整首词情感深沉,既有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又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情景交融,格调高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辛弃疾退居江西上饶之时。此时的辛弃疾已近知天命之年,壮志未酬的苦闷和对国家分裂的忧虑始终萦绕心头。杜叔高是辛弃疾的好友,两人志趣相投,常有诗词唱和。此次杜叔高来访后离去,辛弃疾感怀身世与家国,写下此词赠别。词中既有对友人才华的赞赏,又饱含对时局动荡、山河破碎的悲愤之情,可谓借送别抒发胸臆,以沉郁顿挫之笔写尽家国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