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早起

标题包含
早起
市廛无计避风埃,反闭柴门懒自开。 春梦恰同簷雨断,俗氛已逐鸟声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宓(1092年-1152年),字师复,号复斋居士,福建莆田人。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官员,以博学多才、清廉正直著称。 陈宓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就才华横溢,被荐举为太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市集熙攘无法躲避纷扰,反而关闭柴门自己不想打开。春天的梦境犹如檐下雨声渐渐消失,世俗的气息却随着鸟鸣传来。
去完善
释义
《早起》是南宋诗人陈宓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里给出每句的注释: 1. 市廛:市场或市集。 2. 风埃:指风和尘土。 3. 反闭柴门:把柴门关上。反,通“返”。 4. 春梦:春天的梦境。 5. 簷雨:屋檐下的雨水。
去完善
赏析
《早起》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早起来到市集躲避尘埃的情景。首句“市廛无计避风埃”表现了诗人对于尘世的无奈与迷茫,他在市井之中无法找到一个可以避风避尘的地方,揭示了诗人在世俗社会中的孤独和无力。 接着,诗人选择了关闭柴门,以表示自己不愿与外界接触的心情。“反闭柴门懒自开”这一句传达了诗人对世俗的厌倦和排斥,也表现出他内心的孤傲和不屈。 诗的后两句,“春梦恰同簷雨断,俗氛已逐鸟声来”,则是通过比喻的手法,将梦境与现实、自然与人世进行了对比。诗人用“簷雨断”象征梦醒,意味着美好的梦境已经破灭;而“俗氛已逐鸟声来”则表现了诗人对外界喧嚣的不堪忍受,表达了他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寻求宁静与超脱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清晨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的向往,以及他内心深处的无奈与挣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早起》是南宋诗人陈宓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描述了诗人清晨起床后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首先,从创作时间和人生际遇的角度来看,陈宓生活在南宋末年,这是一个国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时期。陈宓本人也经历了许多世事沧桑,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员,但因为秉公执法而遭到权臣的排挤,被迫辞官归隐。这些经历使得他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也使他更加珍视自然界的美好。 其次,从时代背景的角度来看,南宋末年是一个社会矛盾激化的时期。一方面,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饱受战乱之苦;另一方面,统治阶级却过着奢侈腐化的生活。在这种背景下,陈宓选择远离世俗纷争,回归自然,体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综上所述,陈宓在《早起》一诗中通过对清晨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这种情感源于他的人生经历和当时的社会环境,使得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