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二日至襄阳诗卷为偷儿持去

标题包含
二日至襄阳诗卷为偷儿持去
华黍诗亡更自珍,银杯羽化未须嗔。 不然雷电将天上,或者浮沉自水滨。 郑老本无毡可守,虎头政恐画能神。 苦心只道无人爱,何物偷儿却可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项安世,字平甫,号无庵居士,南宋著名学者、诗人。他生于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卒于宋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年),享年109岁。 项安世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襄阳:古郡名,位于今湖北省襄阳市。 2. 华黍:指精美的作物。这里可能代指诗文。 3. 诗亡:指作诗的才华丧失。 4. 银杯羽化:形容精美绝伦的作品如同银杯一样高贵,又如羽毛般轻盈。 5. 嗔:生气。 6. 不然:表示否定,相当于“不是这样”。 7. 雷电将天:指壮志凌云的人物。雷电在古代被认为是英雄的象征。 8. 或者:或许,表示不确定的情况。 9. 浮沉:沉浮,比喻人生的起起落落。 10. 水滨:水的边缘,这里可能代指民间。 11. 郑老:指郑子真,字景耀,南阳人。郑氏世业农,子真少时学稼,耦耕南山下。樊君明微服访之,自通姓名,因共语,知其贤。举茂才,拜五粱长,迁郏县令,以疾归,遂家于宛。楚王聘为相,不应。穷居守节,言谈不饰,简而文。秦末群雄起,孔氏隐居嵩阳,刘氏曰:“道不可弃,吾将从先生游。”樊君明从交州脱身自还,至蜀迎孔氏夫妇,载与俱归,即事赵氏,屏绝亲故,商贾自给,一旦樊君明为人所害,子真乃脱骖推奉以殡殓。庐于墓侧,旦日而坐,暮则一箪食粥而已。哀公求士于郯子,郯子曰:“吾闻君子不党,苛者皆周。今吾子自绝于斯途,吾又占子云非也。”于是征子真。孔子见之于寝庙之间,曰:“吾久矣夫!”赐之以桃。子真出拜,遂辟门而去。至今其乡人高其行,皆画其像于屋壁,题曰“郑圃遗耕”。——《高士传·郑子真》 11. 虎头:指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他是中国东晋时期杰出的画家、诗人、书法家。顾恺之博学多才,擅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 12. 人神:神秘莫测。 13. 苦心:指艰苦钻研的精神。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位诗人对于自己作品的珍视与期待。首联通过“华黍诗亡”和“银杯羽化”的典故,暗示自己的作品虽遭遇不测,但依然有其价值;颔联以自然现象比拟人生的起起伏伏,表明世事难料,要顺其自然;颈联以郑玄、顾恺之的故事强调文章创作需有自己的特色;尾联则表达出诗人尽管痛苦于作品的丢失,但也理解也许有别人会欣赏。全诗抒发诗人对失窃之事既痛心又无奈的情绪,充满哲理色彩。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二日至襄阳诗卷为偷儿持去》是南宋诗人项安世的代表作之一。据考,该诗创作于公元1175年,即南宋孝宗淳熙十二年。在这个时期,宋朝经历了北宋、南宋的更迭,虽在国家治理方面仍有诸多问题,但整体上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发展。 在创作这首诗时,诗人项安世身处湖北襄阳。襄阳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战争与和平交织的历史使这里独具韵味。而在此期间,项安世因遭小人排挤,官场生涯较为失意,这使得他在领略自然美景的同时,更添几分忧虑和思考。 随着宋代科举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文人墨客的创作热情空前高涨,诗歌成为了抒发思想感情的主要方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项安世通过对生活中日常事件的描述,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