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成都诗人谢希涛
常闻游蜀客,来说谢希涛。
气禀江山秀,名因翰墨高。
新诗来自远,密意念空劳。
拙句聊相赠,应烦报错刀。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常常听来蜀地的游客,说起谢希涛的故事。
他具有山河大地的秀丽气质,名声也因为才华横溢而显赫。
新作的诗篇来自远方,让我陷入深深的思念却徒劳无功。
我姑且用拙劣的诗句回赠你,或许会让你感到厌烦。
去完善
释义
1. 游蜀:四川之地自古多有文人墨客游览,因此成为“游蜀”的代称。
2. 谢希涛:谢希涛是四川成都的一位诗人,此处的“涛”是诗人名字的第二个字,不是“波涛”之意。
3. 气禀:此处是指气质禀赋,指人的性格和风度。
4. 翰墨:这里指的是文学创作,尤指诗歌。
5. 新诗:指刚刚创作的诗歌作品。
6. 密意:指密切关注的意愿或情感。
7. 空劳:意思是白白地劳累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8. 拙句:作者自谦之词,意为不够优秀的诗句。
9. 报错刀:报,答复;错刀,即金错刀,是一种汉代钱币,此处用为钱物的代称。
去完善
赏析
《寄成都诗人谢希涛》是北宋文人祖无择写给一位名叫谢希涛的成都诗人的诗歌。这首诗表达了他对谢希涛及其作品的赞赏和钦佩之情。首联“常闻游蜀客,来说谢希涛”,开门见山,点明了谢希涛的身份和地位。接下来,诗人通过“气禀江山秀,名因翰墨高”两句,描绘了谢希涛的才情和气概,以及他在文学领域的成就。再往下,“新诗来自远,密意念空劳”则表达了诗人对谢希涛诗歌的评价,认为其诗作充满了才情,令人陶醉其中。最后,诗人以“拙句聊相赠,应烦报错刀”作为结语,表示他希望能与谢希涛互相学习、交流切磋,共同提高。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祖无择深厚的诗词功底。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寄成都诗人谢希涛》,是由北宋著名文人祖无择创作于公元1058年左右。此时正值北宋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在这首诗里,祖无择表达了对远在四川成都的好友谢希涛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他诗歌才能的赞赏。
祖无择和谢希涛都是北宋时期的文人雅士,他们才华横溢,热爱文学创作,尤其是诗歌。然而,他们在生活中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分隔两地,无法经常见面。在这样的背景下,祖无择通过写诗来表达对谢希涛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此外,这个时期的北宋社会,虽然表面上看似平静,但实际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科举制度的弊端导致了一些真正有才华的人无法得到重用,而一些平庸之辈却得以飞黄腾达。因此,祖无择在诗中也可能表达了他对这种不公平现象的不满,以及对好友谢希涛未能得到应有重视的惋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