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
柳黄未结。
放嫩晴消尽,断桥残雪。
隔水人家,浑是花阴,曾醉好春时节。
轻车几度新堤晓,想如今、燕莺犹说。
纵艳游、得似当年,早是旧情都别。
重到翻疑梦醒,弄泉试照影,惊见华发。
却笑归来,石老云荒,身世飘然一叶。
闭门约住青山色,自容与、吟窗清绝。
怕夜寒、吹到梅花,休卷半帘明月。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柳树刚刚发芽,春天的气息已经弥漫在空气中。断桥上的积雪已经融化,只剩下一些雪的痕迹。河对岸的居民,仿佛置身于花丛之中,仿佛曾经在一个美好的春天里醉倒在花前。
车子几次停在新的堤岸上,我想现在燕子和黄鹂还在诉说着那些往事。即使再次游览,也无法重现当年的激情,那些美好的回忆都已经离我而去。
再次来到这个地方,仿佛是在梦中醒来。我在泉水边照影自观,惊讶地发现已经生出了白发。不禁笑自己,岁月如梭,时光荏苒,人生如梦。青山依旧,而我已经老去,如同一片落叶随风飘荡。
关上门,让青山的颜色在我眼前消失。我在安静的吟咏窗前,感受着这份宁静和清净。害怕夜晚的寒冷吹走梅花的美景,所以我不想拉开半扇窗户,让明亮的月光照进来。

去完善
释义
1. 柳黄:指柳树的嫩黄叶子。
2. 断桥残雪:指杭州西湖的著名景点,断桥上的雪已经融化,露出桥墩,形成一种残破的景象。
3. 花阴:指花丛的阴影。
4. 燕莺:指燕子和黄鹂,都是春天的鸟类。
5. 华发:指白发。
6. 石老云荒:形容时间的流逝,石头都已经老化,云也已经飘散,比喻时间的无情。
7. 容与:自由行游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疏影》是一首描绘春日景色的古诗,作者张炎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以及自己重游故地时的感慨。
诗的开篇,张炎以“柳黄未结”来形容春天的景象,暗示春天的到来。接着,他描绘了“放嫩晴消尽,断桥残雪”的景色,断桥上的积雪已经融化,显示出春天的温暖。这里的“放嫩晴”和“断桥残雪”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变化的感慨。
在“隔水人家,浑是花阴,曾醉好春时节”一句中,张炎回忆了自己曾经与亲朋好友一起在春天游玩的日子,那些美好的回忆仿佛就在眼前。这里通过“浑是花阴”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与浪漫。
接下来,诗人写道“轻车几度新堤晓,想如今、燕莺犹说”,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这里的“轻车几度新堤晓”形象地描绘了过去的游历,而“燕莺犹说”则暗示了时光流转,燕子、莺儿依然在谈论那些美好的往事。
在“纵艳游、得似当年,早是旧情都别”一句中,张炎表达了自己无法重现过去的艳游的遗憾,那些美好的回忆已经成为了过去,无法再回到从前。
随后,诗人写道“重到翻疑梦醒,弄泉试照影,惊见华发”,表示自己再次来到故地,仿佛如梦初醒。在这里,张炎通过“弄泉试照影”的描绘,展示了他在泉水边照镜子的场景,然而却发现自己的头发已经花白,这让他感到惊讶和感慨。
最后,诗人写道“却笑归来,石老云荒,身世飘然一叶”,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这里的“石老云荒”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身世飘然一叶”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
在结尾部分,诗人写道“闭门约住青山色,自容与、吟窗清绝。怕夜寒、吹到梅花,休卷半帘明月”,表达了他在吟窗前独自欣赏月光的美景,担心夜晚的寒冷会吹走梅花,所以不想卷起半帘的明月。这里,张炎以优美的诗句表达了他在岁月流转中的宁静与孤独,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疏影》是南宋词人张炎的作品。这首词创作于宋末元初时期,当时南宋灭亡,元朝建立,社会动荡不安。张炎作为南宋遗民,对故国的怀念之情溢于言表。
在创作《疏影》时,张炎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出身名门望族,却家道中落,生活困苦。他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又因参与抗元活动而被捕入狱,险些丧命。这些人生经历使他对世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他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意识。
在宋末元初这个特殊时期,社会矛盾尖锐,民族矛盾激化。一方面,南宋的灭亡使得许多文人士大夫失去了政治地位,他们纷纷投身文学创作,以抒发内心的忧国忧民之情;另一方面,元朝统治者对汉文化的歧视和对汉族人民的压迫,使得民众对故国的思念愈发强烈。在这样的背景下,张炎创作了《疏影》等作品,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怀念和对民族尊严的坚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