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雪峰禅师真赞

标题包含
雪峰禅师真赞
咸通已前,正与么㖿。 绍兴之后,端的别别别。 松山撑破秋空月,毬门有路没遮栏,五月取霜六月雪。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咸通年间以前,一切都在正常进行。 到了绍兴时期之后,一切都变得截然不同。 松树满山如撑起秋天的天空和明月,球门畅通无阻没有阻碍,五月份却出现霜降六月份又有降雪。
去完善
释义
注解: 1. 雪峰:指的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位著名禅师——文偃。他曾在南岳衡山的峰顶上开堂说法,因此又被称为“雪峰禅师”。 2. 咸通:是唐朝时期的年号之一,公元860年到874年。在这首诗中,"咸通已前"可以理解为在文偃禅师在世的时间之前。 3. 正与么 Х:这句的意思是文偃禅师的禅法与他的教诲。"正与么"是古代禅宗用语,表示按照本来的样子去理解事物;" Х "则代表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的状态。 4. 绍兴:南宋高宗的年号,公元1131年到1162年。 5. 端的:确定无疑的意思。 6. 别别别:是反复强调"别"这个词,表达出了与其他不同的意思。 7. 松山撑破秋空月:这句诗描绘了松山与明亮的秋月相互映衬的景象。 8. 毬门:这里指代佛门。 9. 五月取霜六月雪:比喻罕见的事物或难以实现的事情。
去完善
赏析
《雪峰禅师真赞》是唐代诗人释慧空所创作的一首赞美诗,以雪峰禅师为对象,展现了禅宗思想的独特魅力。 首句“咸通已前,正与么㖿”,意指在唐朝咸通年间以前,禅宗修行之道正本清源,遵循传统教义,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解脱。诗人用“正与么㖿”来形容这种状态的纯粹与美好,表达出对先贤的敬仰之情。 次句“绍兴之后,端的别别别”,则是在讲述宋朝绍兴年间以后,禅宗修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各种学说、思想开始涌现,导致修行道路产生了分歧与混乱。“端的别别别”中的三个“别”字,形象地描述了这种纷繁复杂的状态,传达出诗人对这种现象的担忧和反思。 接下来的两句“松山撑破秋空月,毬门有路没遮栏”,将自然景观与禅宗修炼联系起来,用“松山撑破秋空月”比喻禅宗修行的坚定与勇猛,球门无遮栏则意味着禅宗修行之路不受束缚,勇往直前。这两句既是对雪峰禅师精神的赞美,也是对禅宗修行之道的积极倡导。 最后一句“五月取霜六月雪”,通过描绘五月的寒霜和六月的白雪这样违背自然规律的景象,暗示禅宗修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艰难困苦,以及修士们对待这些困境的态度——不畏艰难,坚定信念。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背景的勾勒和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禅宗修行由正到纷杂再到坚定的历程的独特见解,同时也突显了雪峰禅师作为禅宗修行者的坚毅精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雪峰禅师真赞》是宋代诗人释慧空的一首五言诗,创作于公元960-1279年之间,即宋朝时期。 释慧空(985-1048),法号妙香,江苏昆山一带人,北宋初期著名的僧人、文学家和书画家。他以禅诗闻名于世,其作品清新脱俗,深受广大文人墨客喜爱。他的生平事迹亦颇具传奇色彩,曾被任命为僧录司吏部尚書,后辞官出家为僧,游走四方,弘扬佛法。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繁荣时期,佛教、道教等宗教在这个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释慧空身为一名僧人,他深感到雪峰禅师的禅宗思想对人们生活的启示,故写下此诗,以表达他对雪峰禅师的敬仰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禅宗思想的追求和认可,体现了宋朝时期的宗教氛围和文化底蕴。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