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宗上人游方
华峰壁立为初友,雁宕深奇为指南。
临济儿孙上封老,见今说法在灵岩。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华峰:可能是指华山,因为华是中华的华,而峰则是山峰的峰,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可能是将华山的峭壁比喻成自己最初的伙伴。
2. 雁宕:山名,在中国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南境。
3. 临济:是中国禅宗五家之一,源于唐朝禅师义玄。这里可能是指的是临济宗的寺庙或弟子。
4. 上封:可能是一个名字,但具体意义不明确。
5. 灵岩:山名,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僧人宗上人的深厚友谊,以及他们共同探索佛法的历程。首句“华峰壁立为初友”表达了两人相识于华山的情景,以壁立的华峰象征他们的坚定情谊。接着的“雁宕深奇为指南”则展示了他们在雁荡山进行佛法探讨时的深入体验和感悟。随后,诗中提及的“临济儿孙上封老”指代的是禅宗的一派分支——临济宗,而“见今说法在灵岩”则表示他们如今的修行之地是灵岩寺。整首诗表达出诗人与宗上人在游历四方、修习禅意的过程中结下深厚的友谊,共同为佛教的传承发展贡献力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送宗上人游方》,是唐代诗人释慧空创作的一首送别诗。创作时间为唐朝,大致在公元650年-907年间,正值唐代鼎盛时期。
释慧空作为一位高僧,与禅宗有着深厚的渊源。在这个时期,禅宗在中国佛教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士大夫阶层以及民间信仰的主要流派之一。禅宗强调心性本净,见性成佛,提倡顿悟法门的修行方式。这种修行方式使得禅宗广泛流行于中国各地,形成了诸多禅林和丛林。
在这首诗中,释慧空表达了对宗上人的敬仰之情以及对禅宗修行的支持。诗中的“挂席”、“扁舟”等词形象地描绘了宗上人云游四方、传播佛法的形象。与此同时,作者也表现了对禅宗修行者的关怀和鼓励,希望他们在游历四方的过程中能够领悟佛法真谛,获得解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