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清知客

标题包含
送清知客
从生至老只这汉,历历孤明没形段。 虽无形段却淆讹,要是红炉千万煅。 如今何处是红炉,两浙江南试行看。 空生老矣浑不知,栽松只在寒岩畔。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从出生到老去只有这一身骨血,经历孤独和光明都没有形体。 虽然没有具体形象却被误解,就像被千万次锤炼的红炉。 现在哪里还能找到红炉呢?只有江南沿海一带可以试试看了。 岁月匆匆老去浑然不觉,只想在寒冷的岩石边种松树。
去完善
释义
1. 清知客:这里指出家僧人。 2. 从生至老:从出生到老年。 3. 汉:人。 4. 历历:清清楚楚。 5. 孤明:孤独光明,指僧人修行的心境。 6. 没形段:没有具体的形态。 7. 虽无形段:虽然僧人无具体形态。 8. 淆讹:混乱,不明。 9. 红炉:佛教用语,比喻炼就智慧火眼金睛的场所。 10. 两浙:浙江地区,此处指南宋都城临安。 11. 行看:观察,看看。 12. 空生老矣:诗作者自谦,表示自己年纪已大。 13. 浑不知:完全不知道。 14. 栽松:指在寒冷的岩石边种松树。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人生修行和觉悟的禅诗。诗人以“从生至老只这汉”开篇,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无我相的观念。接着用“历历孤明没形段”描绘了人的自性光明,虽然无相无形,却可以通过修养和修炼得到彰显。然后通过“虽无形段却淆讹,要是红炉千万煅”两句说明了修行的必要性和艰难,要想达到澄清内心的境界,需要经过无数次的磨练。接着诗人问道“如今何处是红炉”,表达了对修行途径和方法的探求,他认为“两浙江南试行看”。最后一句“空生老矣浑不知,栽松只在寒岩畔”则表现出诗人在悟道过程中的人生态度和行为准则,即保持清净的心境,无论年纪大小,都要坚持在内心世界种植智慧之树。这首诗语言质朴,意味深远,展示了作者对于人生修行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清知客》是南宋诗人释慧空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友人清知客时的情景和心情。在南宋时期,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受到了北方金朝的严重威胁,导致民生疾苦,家国飘零。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诗人的创作充满了忧虑和哀愁。 创作时间方面,这首《送清知客》大约创作于南宋晚期。当时,金朝对南宋的进攻日益猛烈,南宋朝廷内外交困,百姓生活困苦。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友情的珍视。 人生际遇方面,释慧空作为一名僧人,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和百姓祈求平安。在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他与友人清知客的离别无疑增加了诗人的忧虑之情。在诗中,他以“燕归巢”来形容友人的离去,表达了离别的不舍和对友情的珍视。 时代背景方面,南宋时期的文人墨客多关注国家命运和社会现实,他们的诗歌作品往往具有浓厚的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释慧空的这首诗也不例外,他在表达离别之情的同时,也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此外,佛教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僧人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因此,释慧空作为一位僧人诗人,他的诗歌作品既体现了佛教思想的影响,又反映了社会现实的变化。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