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晚日金陵岸草平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唯有那悬挂在姑苏台上的明月依然皎洁,宛如西施梳妆用的铜镜,静静地俯瞰着这座历经沧桑的江城,却再也无法映照出当年的盛世风华。
去完善
释义
姑苏台: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所筑的高台,在今江苏苏州;西子:即西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这里以她的名字象征美丽与哀愁;江城:指金陵。
去完善
赏析
全词开篇以“晚日”“落霞”“江水”勾勒出一幅壮丽又略带凄凉的画面,奠定了整首词的情感基调。接着,“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一句直击主题,将金陵作为六朝古都的历史背景融入其中,通过对时间流逝的描写,引发读者对历史兴亡的深思。下阕则借助“姑苏台”与“西子”的典故,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物是人非的惆怅感。最后两句尤为精妙,以月喻镜,既展现了空间上的广阔,也暗示了时间上的永恒,使整首词在虚实结合中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高度。整体来看,这首词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欧阳炯细腻的笔触与深沉的历史意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五代时期,彼时中原大地分崩离析,金陵作为六朝古都,承载着太多兴衰往事。欧阳炯身处乱世,见证了一个个割据政权的兴亡,内心充满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在游历金陵时,面对江水东流、落日余晖的景象,他不禁联想到六朝繁华如梦似幻般消逝,唯有亘古不变的明月依旧照耀着这片土地。这种物是人非的惆怅之情,促使他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怀古之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