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书怀寄刘五

标题包含
书怀寄刘五
世事悠悠未遽央,虚名真意两相忘。 休夸失马曾归塞,未省牵牛解服箱。 四客高风惊楚汉,五君新咏弃山王。 秋来安有渔樵梦,多在箕峰颍水傍。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杨亿(974年-1020年),字大年,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杨希闵是当时的名士,对杨亿的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杨亿在少年时期就展现出了...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世上的事物繁多且不断变化,难以一下子就能看清和理解。在这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忘记追求虚名,而更重视真实的意义。我们不必再去夸耀过去的成功或经验,因为那并不能解决现在面临的问题。我们需要思考如何从新的角度去理解和处理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或许能找到自己的一片天地。虽然秋天的到来让人们多了一份对宁静生活的渴望,但实现这个梦想的过程并不容易,需要我们在现实的世界中不断地努力探索和寻找。
去完善
释义
1. "未遽央":"未遽"是古汉语表达,意为"未曾"或"没有";"央"原指中心、尽头,这里引申为终结、消失的意思。 2. "失马曾归塞":"失马"指的是历史上的“塞翁失马”故事,喻指生活中看似倒霉的事也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幸运。 3. "牵牛解服箱":"牵牛"是星宿名称,泛指天空,"服箱"是指车载物的箱子,比喻天体运行的规律。 4. "四客高风惊楚汉":"四客"应指战国时期的四位著名游说之士(苏秦、张仪、庞涓、孙膑)。"楚汉"是指楚汉战争时期的历史人物,如刘邦、项羽等。这里用以形容战国时期纵横家的影响力之大,连后来的楚汉战争都为之逊色。 5. "五君新咏弃山王":"五君"指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五位著名诗人谢灵运、鲍照、陶渊明、颜延之和王僧达。"新咏"是对诗歌的赞美。"山王"可能是对陶潜的戏称,因其曾为彭泽令,管辖过一山,故有此称。这句话意味着这五位诗人的才情使得其他诗人也黯然失色。 6. "箕峰颍水傍":"箕峰"指代山东半岛的五岳之首泰山,"颍水"是淮河的重要支流。这里以山川代表隐居生活,即诗人想要表达的放弃名利而选择隐逸的生活理想。
去完善
赏析
《书怀寄刘五》是一首抒发了诗人淡泊名利、寄情山水之志的佳作。在诗歌中,作者杨亿通过对世事的无常和虚名的无益的描绘,表明了自身已看透世俗的纷扰,渴望远离纷争,过上宁静的田园生活的意愿。 “世事悠悠未遽央,虚名真意两相忘”两句是诗人对世事的感慨与反思。诗人指出世事纷繁且难以捉摸,而虚名与真情之间的界限也逐渐模糊。这种世态人情令人生出一丝无奈与哀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愿以真心待人,忘却虚名浮利的境界。 接下来的“休夸失马曾归塞,未省牵牛解服箱”一句,诗人借助历史典故揭示了宦海风波的变幻莫测以及忠臣良将的艰难处境。他以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如马援、苏武等为例,表达了自己对这些人物的敬仰之情,也寓含着劝谏之意:为人要坚守原则,拒绝阿谀奉承,追求真理。 “四客高风惊楚汉,五君新咏弃山王”则是诗人在赞叹古代文人的情操与才情的同时,也隐含了对同道之人的期许。他通过赞美“四客”的高尚品质与才情,强调文人应当肩负起弘扬正道、传承文化的责任,体现出诗人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末联“秋来安有渔樵梦,多在箕峰颍水傍”中,诗人借秋天这一景象,流露出恬静悠然的田园生活理想。在他看来,拥有渔樵之梦的人,往往能在山水之间找寻到心灵的慰藉。这些描绘使得整首诗充溢着浓厚的诗意,生动地展现出诗人超脱红尘、寄情山水的志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书怀寄刘五》是北宋著名文人杨亿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创作于公元985年左右。此时正值宋太宗时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科举制度逐渐完善,文人士大夫阶层地位逐渐上升。 杨亿出生于官宦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少年时便以诗文闻名于世。他曾在宋太宗时期担任翰林院编修、枢密直学士等要职,后因卷入政治斗争而被贬谪至西京洛阳。在这一时期,杨亿目睹了朝政的腐败和官僚们的争权夺利,深感忧虑和痛心。 在这首诗中,杨亿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心和对朝廷的无尽失望。他以鸿雁比喻自己,表达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牵挂。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希望与他们共同探讨人生哲理,抒发胸怀。这首诗既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也展示了他在这一时期的失落与无奈。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