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玄子栖宾亭记
距彭泽东十里,有仙邃源奥处,号曰富阳,文士李中白隐焉。五年冬别中白,岁且翅,再自淝陵之江左,因访于是。至其门,骖不暇绁,而目爽神王,恍恍然迨若入于异境矣。诉别苦外,不复游一词。且乐其得也,木秀于芝,泉甘于饴。霁峰倚空,如碧毫扫粉障,色正鲜温。鸣溪潀潀,源内橐龠,鞲出琉璃液。石有怪者,骁然闯然,若将为人者。禽有异者,嘐嘐然若将天驯耶。每空斋寥寥,寒月方午,松竹交韵。其正声雅音,笙师之吹竿,邠人之鼓龠,不能过也。况延白云为升堂之侣,结清风为入室之宾,其为趣则生而未睹矣。中白所尚皆古,以时不合已,故隐是境,将至老。呜呼!世有用君子之道隐者乎?有则是境不足留吾中白也。昔馀与中白有俱隐湘衡之志,中白以时不合己,果偿本心。馀以寻求计吏,不谐夙念,今至是境。语及名利,则芒刺在背矣。夫宾之来也,不逾于邑,(谓彭泽县)邑距是十里,至是者不为易矣。其延之,旦不晡乎,晡不夕乎,则俟宾之所,果不可低庳。于是钜其寝,西向百步,则筑宾亭焉。两其室而一其厦,且曰:宾将病暑,吾则敞其檐。宾将病塞,吾则奥其牖。自竟是功,则鲜薧之馈,罍樽之费,纵倍于前矣。其功始于咸通二年秋八月。后五年五月,中白馆馀于是。且祷其记而名之者,累月让不获。因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彭泽:地名,位于中国江西省九江市西南部。
2. 富阳:地名,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
3. 翅:同“至”。
4. 淝陵:古县名,位于今安徽省合肥市。
5. 江左:长江下游以东地区。
6. 骖:驾车时拉套的马。
7. 绁:缰绳。
8. 目爽神王:眼睛明亮,精神旺盛。
9. 恍恍然:恍惚迷茫的样子。
10. 异境:不同于平常的境地。
11. 诉别苦:诉说离别之苦。
12. 且乐其得:乐于得到这种享受。
13. 木秀于芝:喻指树木生长在灵芝般的沃土上。
14. 泉甘于饴:泉水比糖浆还要甘甜。
15. 霁峰:雨过天晴的山峰。
16. 碧毫:毛笔,此处喻指山峰的形状像毛笔。
17. 扫粉障:扫除粉末形成的屏障,此处喻指雨过天晴后的景色。
18. 色正鲜温:颜色鲜艳温暖。
19. 鸣溪:发出声响的小溪。
20. 潀:水流交汇的声音。
21. 源内橐龠:水源内部犹如风的箱橐。
22. 瑠璃液:比喻明净的水流。
23. 怪者:形状奇特的石头。
24. 闯然:突兀的样子。
25. 人者:形状似人的东西。
26. 异者:奇异的鸟类。
27. 嘐嘐:鸟叫声。
28. 驯耶:驯服。
29. 寥:空旷寂静。
30. 方午:刚好转向中午。
31. 交韵:相互唱和。
32. 正声雅音:纯正优美的声音。
33. 笙师:从事笙制作和演奏的人。
34. 吹竿:吹笙用的竹管。
35. 邠人:古代居住在邠地的居民。
36. 鼓龠:演奏乐器。
37. 不睹:未见过。
38. 古:古代的风俗习惯。
39. 时不合已:时代与自己不相符合。
40. 是境:这个地方。
41. 老:度过一生。
42. 语及名利:谈论到名利。
43. 芒刺在背:形容坐立不安。
44. 邑:村庄。
45. 逾:超过。
46. 鄣:遮蔽。
47. 旦:早晨。
48. 晡:午后。
49. 夕:傍晚。
50. 则俟宾之所:等待宾客的地方。
51. 低庳:低下狭小。
52. 巨其寝:扩建卧室。
53. 西向百步:向西方向一百步的地方。
54. 曷:建造。
55. 两其室:两个房间。
56. 一其厦:一个屋顶。
57. 病暑:忍受炎热。
58. 病塞:忍受寒冷。
59. 鲜薧之馈:新鲜的食品。
60. 罍樽之费:酒水的开销。
61. 功始于咸通二年秋八月:建筑从咸通二年秋八月开始。
62. 名:命名。
63. 元德、元晏:古代隐士的名字。
64. 通:学识渊博。
65. 元:志向远大。
66. 男子通称谓之子:男性通常被称为“某子”。
67. 知其不可而为之:知道事情不可能成功但还是要去做。
68. 五年五月朔日:五月初一。
去完善
赏析
《通玄子栖宾亭记》是一篇描绘诗人皮日休与隐士李中白共同修建栖宾亭的经过及命名原因的散文诗。诗人通过对栖息地的描述,展现了隐居生活宁静、自然的一面,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隐士李中白的敬仰之情。文中提到的“木秀于芝,泉甘于饴”以及“其正声雅音,笙师之吹竿,邠人之鼓龠,不能过也”等语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赞美。诗歌以修建栖宾亭为主线,贯穿全文,突显了隐士李中白的德行和志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通玄子栖宾亭记》是唐代著名诗人皮日休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僖宗光启年间(885-887年),此时正值黄巢起义爆发,唐朝社会动荡不安。皮日休在这一年间曾游历江南各地,了解了民生疾苦,心中充满了忧国忧民之情。
在这段时间里,皮日休的人生际遇也颇为波折。他曾参加科举考试,试图通过仕途为国家贡献力量,然而却在考场受到排挤,未能得中。这使得他对朝廷的不满情绪逐渐加深。后来,他参加了黄巢起义,担任幕僚一职,希望能够借助起义的力量推翻腐朽的朝廷,实现国家的振兴。然而,最终黄巢起义失败,皮日休也因此受到了牵连,被贬为庶民。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皮日休创作了这首《通玄子栖宾亭记》。诗中表达了作者对通玄子的赞美之情,同时也隐含了他对当时社会的批判和对理想的追求。他认为,通玄子这种隐逸的生活方式,是对现实世界的超脱,也是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他希望自己也能像通玄子那样,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