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春夕酒醒

标题包含
春夕酒醒
四弦才罢醉蛮奴,酃醁余香在翠炉。 夜半醒来红蜡短,一枝寒泪作珊瑚。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皮日休(约公元834年-约公元882年),字逸少,襄阳人,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 早年经历:皮日休出身贫寒,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唐文宗太和八年(834年)左右出生,成年后赴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未...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四弦琴声刚停息,喝醉了酒的蛮奴(指歌伎)还未醒。 翠炉中的酃醁(美酒)还散发着余香。 半夜醒来发现红烛已经烧短,寒冷的泪水凝结成珊瑚般的花纹。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四弦:古代乐器琵琶的弦,这里指弹奏琵琶。 2. 罢:结束,停止。 3. 蛮奴: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对汉族的称呼,这里借指南方酒家。 4. 酃醁:一种美酒,产于湖南衡山一带。 5. 翠炉:翠绿色的香炉。 6. 红蜡:红色的蜡烛。 7. 寒泪:寒冷的泪水,这里比喻蜡烛燃烧时的水滴。 8. 作:变成,化为。 9. 珊瑚:海生植物,呈红色,形状像树枝,常用于形容美丽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酒后的心境和感官体验。"四弦才罢醉蛮奴"这句表达诗人刚刚结束音乐和酒的狂欢。"酃醁余香在翠炉"中,"酃醁"指代美酒,"翠炉"象征温暖的火炉,这句话描绘出酒香在暖炉边袅袅升腾的场景,暗示出欢愉的氛围。 "夜半醒来红蜡短"表达了诗人在狂欢之后半夜醒来的情景,"红蜡短"象征着时间流逝。"一枝寒泪作珊瑚"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感受到的悲伤与孤独,将"寒泪"比作"珊瑚"赋予了泪水以生动的形象,更加突显了诗人内心的哀愁。 全诗通过视觉、嗅觉和听觉的描述,展现了诗人从欢愉到哀愁的情感转变,体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深深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夕酒醒》是唐代诗人皮日休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约公元850年左右。在这首诗中,皮日休通过描绘春宵酒醒后的情景,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年华易老的感慨。 在这个时代,唐朝已经进入了晚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政治腐败,民生疾苦。作为一位关心民生、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皮日休曾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希望改变现状。然而,他的人生道路并不平坦,曾经两次应试不第,后来又因为参与政治斗争而被贬谪。这些人生的曲折经历,使得他对世事有更深的洞察和体验。 在《春夕酒醒》中,皮日休以酒为载体,表达了他在春宵酒醒后的沉思。他借景抒情,通过对黄昏时分花影、莺声等景物的描绘,传达了岁月匆匆、青春易逝的感慨。这种感慨既源于他个人的经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普遍心态。总的来说,《春夕酒醒》是一首富有哲理、充满人生感悟的诗篇,展示了皮日休深沉的情感和卓越的艺术才华。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