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原谤

标题包含
原谤
  天之利下民,其仁至矣!未有美于味而民不知者,便于用而民不由者,厚于生而民不求者。然而暑雨亦怨之,祁寒亦怨之,己不善而祸及亦怨之,己不俭而贫及亦怨之。是民事天,其不仁至矣!天尚如此,况于君乎?况于鬼神乎?是其怨訾恨讟,蓰倍于天矣!有帝天下、君一国,可不慎欤!故尧有不慈之毁,舜有不孝之谤。殊不知尧慈被天下,而不在于子;舜孝及万世,乃不在于父。呜呼!尧、舜,大圣也,民且谤之;后之王天下,有不为尧舜之行者,则民扼其吭,捽其首,辱而逐之,折而族之,不为甚矣!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皮日休(约公元834年-约公元882年),字逸少,襄阳人,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 早年经历:皮日休出身贫寒,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唐文宗太和八年(834年)左右出生,成年后赴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未...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上天对人民的利益关爱备至!没有什么美味佳肴,人民不知道;没有什么东西使用起来不方便,人民会忽视;没有什么生活太丰厚,人民不会去追求。但是人们还是会抱怨炎热和雨季,寒冷的天气也会遭到抱怨,自己犯的错误带来的灾祸也会被抱怨,自己不节俭导致的贫穷也会遭人抱怨。这是人民对天的抱怨,它的无情达到极点!连天尚且如此,更何况君主呢?又何况鬼神呢?人们对他们的抱怨和怨恨,比天要多得多!那些统治天下的帝王,治理国家的君王,怎能不谨慎行事呢?所以尧有过不慈爱的恶名,舜也有过不孝道的诽谤。但是他们并不了解,尧的爱护遍及天下,不限于自己的儿子;舜的孝道传承千秋万代,不限于他的父亲。唉!尧、舜这样的大圣人,民众都还是对他们有所指责;后世那些统治天下的君主,如果不像尧舜那样行为端正,那么民众就会掐住他们的喉咙,揪住他们的头颅,侮辱并驱逐他们,折辱并灭其族类,这难道过分吗!
去完善
释义
1. "原谤":标题,意为“论指责”或“论诽谤”。 2. "天之利下民":指上天对百姓的利益。 3. "其仁至矣":表示上天的仁爱达到了极点。 4. "未有美于味而民不知者":指没有比美食更美味的东西,人民都能享受得到。 5. "便于用而民不由者":指方便使用的物品,人们都会去使用。 6. "厚于生而民不求者":指生活丰饶,人们不必去追求更多的东西。 7. "暑雨":指夏天的大雨。 8. "祁寒":指寒冷的天气。 9. "己不善而祸及亦怨之":指自己做得不好却导致了灾祸,人们也会抱怨。 10. "己不俭而贫及亦怨之":指自己不节俭而导致贫困,人们也会抱怨。 11. "是民事天,其不仁至矣":意思是人们对天埋怨不满,其实天已经很仁慈了。 12. "况于君乎?况于鬼神乎":意思是相比天,君主和鬼神更应该谨慎。 13. "怨訾恨讟":表示抱怨、谴责。 14. "蓰倍":形容数量多。 15. "有帝天下、君一国,可不慎欤":指统治国家的人应该非常谨慎。 16. "尧有不慈之毁,舜有不孝之谤":指尧舜虽然被人们批评为不慈不孝,但他们实际上对人民的关爱和孝顺是无私的。 17. "殊不知尧慈被天下,而不在于子":指尧的仁爱遍及天下,而不是只关心自己的儿子。 18. "舜孝及万世,乃不在于父":指舜的孝顺惠及万世,而不仅仅是他的父亲。 19. "扼其吭,捽其首":指掐住喉咙,揪住头,比喻严厉惩罚。 20. "折而族之":指遭到严厉的制裁甚至灭族。
去完善
赏析
《原谤》是皮日休的一首讽喻诗。诗人以天道作为隐喻,揭示出了“民之于君”的批评与指责往往比对天道的抱怨更为严厉。讽刺了统治者的不德行为,认为他们应该遵循尧舜的圣贤之道,否则将招致民众的反感和谴责。 诗的开篇赞美天道的仁慈,即"天之利下民,其仁至矣",它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舒适的生活环境。然而,民众依然经常抱怨生活的不易,这引发了诗人对于人性的思考:“暑雨亦怨之,祁寒亦怨之,己不善而祸及亦怨之,己不俭而贫及亦怨之。”这表明人们常常因为自身的问题而产生不满,而不去反思自己的过错。 在探讨了人性之后,诗人转而探讨了政治问题。他通过对比天道的无私和君王的自私,揭示了“民事天,其不仁至矣!天尚如此,况于君乎?况于鬼神乎?”即君王的道德标准应当高于民众,但他们却往往不如天道般公正无私。因此,诗人警告统治者必须谨慎行事,如果他们不能像尧舜一样为人民谋福祉,将会受到人民的强烈反抗和谴责。 全诗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和人文关怀,皮日休以此批判社会不公,并倡导贤明政治,堪称千古传颂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原谤》是唐朝诗人皮日休所著的一首古诗,其创作时间为晚唐时期。皮日休在年轻时便才华横溢,然而在科考道路上却屡试不第,直到天复元年(901年)才获得进士及第的功名。他的一生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目睹了宦官乱政、藩镇割据等社会现象,这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在《原谤》这首诗中,皮日休以嘲讽的口吻揭示了当时官僚腐败、道德沦丧的社会现象,表达了对民不聊生的痛心疾首。他在诗中将矛头直指当权者,认为他们的贪婪和腐败是导致民生疾苦的根本原因。这种敢为人先的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使得皮日休的诗歌具有极高的思想性和艺术价值。 此外,皮日休所处的时代正是晚唐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此时,唐朝的国力已经大大削弱,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力不断下降,导致各地藩镇势力逐渐崛起,从而加剧了社会的矛盾和冲突。这些时代背景都为皮日休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使他的诗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