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行
溪上晚来雨,江西东溯船。
波停镜平坠,霞散绮相鲜。
老火滋烦浊,初凉洒静便。
题诗差落耳,把酒又茫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傍晚时分,溪面上下起了雨,一艘小船沿着江西逆流而上。
波浪平静下来,如同镜子般的水面倒映着天空,晚霞散去,绚丽的霞光相互辉映,分外鲜明。
炎热消散,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烦躁,初凉的微风让人感到宁静而舒适。
提笔写诗,心中思绪纷飞,拿起酒杯,却又感到一阵迷茫。
去完善
释义
1. 溪上:指沿着溪流或河岸。这里可能指的是某地的溪流或河流。
2. 晚来雨:傍晚时分下的雨。
3. 江西:长江的西面。此处具体指江西一带的地区。
4. 东溯船:向东行驶的船只。
5. 波停镜平坠:形容水面平静得如同镜子一般。坠,意指宁静的水面倒映出天空的景象。
6. 霞散绮相鲜:形容晚霞散去,天空中的云朵如彩绸般斑斓夺目。绮,彩色丝织品;相鲜,相互映衬显得鲜艳。
7. 老火滋烦浊:比喻炎热的天气使人烦躁不安。老火,天气炎热;滋,滋生;烦浊,心烦气躁。
8. 初凉洒静便:指初秋时节清凉的空气给人带来宁静的心情。初凉,初秋时的凉爽气候;洒,散布、降落;静便,宁静的氛围。
9. 题诗差落耳:意指自己即兴创作诗歌,但觉得写得还不够好。差,不够完美;落耳,指写出来的诗句。
10. 把酒又茫然:一边喝酒一边感到迷茫。把,拿着;酒,饮酒;茫然,迷茫不知所措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晚行》是南宋诗人赵蕃的一首描绘晚景的诗歌。整首诗以舟行的视角为线索,将山水、气象、声音等元素融为一炉,展现了一幅悠然自得而又略带感慨的江上行舟图。
首联“溪上晚来雨,江西东溯船”点明了时间与地点。傍晚时分,溪上突降阵雨,作者乘船沿着江水向东航行。这短暂的阵雨不仅给溪水带来了一时的充盈,也让原本宁静的水面泛起微微涟漪。诗人在此自然流露出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颔联“波停镜平坠,霞散绮相鲜”通过比喻手法描绘了雨后初晴的美景。雨后水波平静如镜,晚霞散布于天际,如同色彩斑斓的锦绣。诗人用这两句诗传递出大自然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美感。
颈联“老火滋烦浊,初凉洒静便”则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他认为世事纷扰如同炉火中的烟雾,让人烦恼;而秋天的清凉却能给人带来静谧和舒适。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向往清静生活的美好愿景。
尾联“题诗差落耳,把酒又茫然”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在这美妙的景色中,他不禁产生写诗的念头,但提笔之间却又感到茫然无措。这种情感交织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深思熟虑以及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综上所述,《晚行》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以及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心理。在表现手法上,诗人巧妙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呈现出一种生动且富有哲理的艺术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晚行》是南宋诗人赵蕃于淳熙三年(1176年)在筠州司户参军任上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时值南宋时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诗人作为文人官僚,时刻关注国家民族的命运。
在创作此诗前,赵蕃曾于本年春天辞官归隐,但不久后又应召复出。期间,他深刻体验到宦海浮沉、人生无常的无奈。《晚行》这首诗正表达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在暮色苍茫的傍晚时分,诗人踏上路途,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自然界的永恒,从而引发了浓厚的乡愁和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另一方面,同时间段内的时代背景也与赵蕃的诗息息相关。当时,南宋正处于金、蒙两国的双重压力之下,国力衰弱。作为文人官僚,赵蕃忧国忧民,对于国家的未来深感忧虑。这使得他的诗歌中流露出浓重的忧患意识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