雉带箭
原头火烧静兀兀,野雉畏鹰出复没。
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
地形渐窄观者多,雉惊弓满劲箭加。
冲人决起百余尺,红翎白镞随倾斜。
将军仰笑军吏贺,五色离披马前堕。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将军仰天大笑,军吏们纷纷祝贺,那只五彩斑斓的野鸡最终无力地坠落在马前。
去完善
释义
五色:指野雉身上色彩斑斓的羽毛;离披:散乱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画面感展现了将军高超的射猎技巧和从容自信的风范。开篇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紧张的氛围,野雉的躲藏与将军的蓄势待发形成鲜明对比。接着,通过“盘马弯弓惜不发”一句,凸显了将军沉稳冷静的性格和追求完美的态度。随后情节陡然变化,野雉起飞、箭矢疾驰,动态描写扣人心弦。结尾处,将军的笑声和野雉的坠落相呼应,既表现了胜利的喜悦,又暗含一种对自然生命的复杂情感。整首诗语言精练,节奏紧凑,既有视觉冲击力,又有深邃的意境,堪称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韩愈生活的时代。韩愈,字退之,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此诗写于他担任徐州刺史期间,正值壮年,意气风发。当时社会相对安定,但边境仍有战事,将军们以狩猎为戏,锻炼武艺,同时也是一种军事演习。韩愈通过观察一场生动的射猎场景,捕捉到将军精湛的射箭技艺与野雉惊险的逃避过程,借此表达了对英勇善战、智勇双全的将领的赞美之情,也隐含了对国家安定和军事强大的期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