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其一一一
静而纯,湛而存。
海日珊瑚树,岩松琥珀根。
家风传父祖,事业付儿孙。
回途妙触了机用,个是百千三昧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宁静而又纯洁,深沉而又存在。
海底日出的珊瑚树,山岩上松柏的琥珀根。
家族传统从祖辈传承下来,事业重任交给子子孙孙。
回首往事,感悟到生活的奇妙之处,这就是千百种智慧和境界的大门。
去完善
释义
静:安静,平静。
纯:纯粹,纯净。
湛:深,深广。
海日:太阳初升时海上红日。
珊瑚树:珊瑚形成的树木。
松:松树。
岩:岩石。
松岩:松树与岩石,此处的松岩可能比喻禅宗修行的艰苦环境。
琥珀根:琥珀制成的根,这里可能用来比喻松树扎根土地的精神。
家风: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习俗。
传:传承。
父祖:祖先,此处指禅宗先贤。
事业:禅宗事业的传承与发展。
付:交给。
儿孙:子孙后代,此处指继承禅宗事业的传人。
回途:回去的道路。
妙触:神奇的接触,此处形容领悟禅宗奥秘的境地。
了机用:了解佛法奥义的境界。
个:这个。
是:这个。
百千:众多。
三昧门:进入禅宗修行的一种途径。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诗歌中,作者以静而纯、湛而存的描绘,凸显了禅人的内心世界和坚定信仰。接着以海日珊瑚树、岩松琥珀根的形象比喻,赞美了禅人的高洁品质。家风传父祖,事业付儿孙则表达了对家族精神的传承以及对子孙后代的期许。回途妙触了机用,个是百千三昧门则寓意禅人在修行道路上实现了心灵解脱和真我觉醒,进入了三昧门的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其一一一》是北宋时期著名诗人、书法家苏轼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宋哲宗元祐年间(1086-1094年),这是苏轼政治生涯较为稳定的一段时间,他在此时期担任翰林院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务。
在创作这首诗时,苏轼正处于人生的成熟期,他的文学成就和影响力已达高峰。在此之前,苏轼曾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而被贬谪至杭州、黄州等地,这使得他更加关注民生疾苦,并在诗歌中表达了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而在元祐年间,苏轼的政治地位逐渐上升,这使得他有条件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在这一时期,北宋社会相对安定,文化艺术发展迅速,禅宗思想在民间广为传播。苏轼作为一名文人,对禅宗哲学颇感兴趣,并在这一时期结识了许多禅宗高僧,如怀琏禅师等。此外,宋朝的绘画艺术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尤其是人物画,这为苏轼创作这首赞美诗提供了灵感。
综上所述,《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其一一一》是在苏轼政治生涯较为稳定、人生阅历丰富、时代文化氛围浓厚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创作的。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