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元恕累日不相见以诗垂寄依韵和答
丈夫收功名,要在少壮时。
今予四十强,才短良时遗。
俯首入掾曹,所托真一枝。
动静系他人,何异马受縻。
事业乖圣贤,饥寒愧妻儿。
浩歌望青云,致身分已迟。
江湖久去眼,终日怀钓丝。
元恕知我深,爱恶非众随。
怜我事冗宦,役役犹儿嬉。
十日不一见,敢以奔走辞。
与子结永好,交情保无移。
相从文酒欢,晚岁沧洲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男人成就功名,关键在年轻时。如今我已近不惑之年,才智有限却错过最佳时光。俯首进入机关工作,就像是靠一根树枝来支撑。生活、工作的变化都受到他人的影响,就像一匹马被缰绳束缚住。我的事业与圣贤之道背道而驰,饥饿寒冷令我在妻儿面前感到羞愧。仰天长啸望着天空,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已为时已晚。长久以来江湖之险已被忘却,整日怀念那钓鱼的日子。元恕深知我心,他并不随大流地喜欢或厌恶什么。他怜悯我在繁忙的职务中忙碌,就像孩童玩耍般忙碌。我们十天不见一面,但我不敢用奔跑作为借口。想与你建立长久的友谊,我们的交情绝对不会改变。共同度过文学和酒的欢乐时光,期待晚年在江河湖泊中安享晚年。
去完善
释义
1. "收功名":获得功名,建功立业的含义。
2. "要在少壮时":指要在年轻的时候努力获取功名。
3. "四十强":年龄未到40岁,这里表示作者还算年轻。
4. "才短良时遗":才华有限,没有抓住好的时机。
5. "掾曹":汉代官职名,指代作者的职位。
6. "一枝":喻指官职卑微。
7. "系他人":被别人牵制,意指受制于人。
8. "马受縻":指被他人奴役控制。
9. "乖圣贤":背离了贤人君子的行为准则。
10. "致身分已迟":年纪已经大了,难以获得较高的地位。
11. "去眼":离开视线,这里指长期在外做官。
12. "钓丝":钓鱼的线,这里象征退隐江湖的愿望。
13. "元恕":曾元恕,作者的友人。
14. "爱恶":爱好和厌恶,这里指友情的基础。
15. "事冗宦":公务繁忙,意为忙于官职事务。
16. "役役":形容忙忙碌碌的样子。
17. "不敢以奔走辞":表示即使忙碌也要抽空见面。
18. "结永好":建立长久的友谊。
19. "交情保无移":保证友谊不会改变。
20. "文酒欢":在一起饮酒赋诗,享受文学的乐趣。
21. "晚岁":晚年时期。
22. "沧洲":水边的陆地,象征隐居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人生哲理与友情的诗篇。开篇强至就揭示了主题:“丈夫收功名,要在少壮时”,寓意建功立业应当在年轻的时候。然而自己已经四十多岁,依然未能有所作为,为此感到愧疚。接着,作者描绘了自己在官场中的困境,以及为生计而奔波的无奈。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对朋友的关心和理解。强至称颂曾元恕深知他的困苦,并邀请他与自己在晚年一同品味生活。这首诗富有哲理,既表现了诗人对个人事业的忧虑,又展现了与友人深厚的友情。整体上,作品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诗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曾元恕累日不相见以诗垂寄依韵和答》是宋代诗人强至在宋仁宗天圣年间创作的一首诗歌。这个时期正值北宋政治较为稳定、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
在创作这首诗时,强至作为一位文人,可能正处于仕途的起伏之中。他的好友曾元恕此时可能已经离开了京城,使得他们有一段时间未能见面。这种人生际遇可能导致他产生了离别的惆怅和对友情的深深怀念之情。
在这一时期,北宋的社会文化生活颇为丰富,文人士大夫之间盛行诗词唱和,强至作为其中一员,也积极参与了这个活动。此外,当时的科举制度为士人提供了晋升的途径,这促使他们在文学创作上不断努力,以期得到皇帝的赏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