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丹诗诀 其七十一
鼎中朱橘亘天红,此是时时养火功。元气归炉神不散,春山春水自春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鼎中的朱橘如天空般红艳,这正是持续不断修炼火功的结果。保持精神不散,炉内的元气便会回归,就像春天的山和水一样,自然而然地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去完善
释义
1. "鼎中":古代煮食器和盛物器,亦可指代炼丹的过程;
2. "朱橘":红色橘子,这里指代炼丹的火焰;
3. "亘天红":整个天空都是红色的,形容火焰旺盛;
4. "养火功":炼丹术语,指在炼丹过程中控制火候的技巧;
5. "元气":中国哲学概念,指的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6. "归炉":指元气回归至炼丹炉内;
7. "神不散":精神不散漫,专注之意;
8. "春山春水":春天的山水,比喻生机盎然的景象;
9. "自春风":自然充满了春风吹拂的温暖感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首句描述了鼎中朱橘的红色光彩,象征着炼丹过程中的旺盛活力。“鼎”在古代常常用来象征帝王和国家权力,这里的“鼎中朱橘”意味着在修炼金丹的过程中,这种旺盛的生机和力量不可忽视。第二句中的“养火功”即指炼丹的过程和技巧,需随时观察和控制火候。接下来的两句则描绘了修炼者在炼丹过程中,精神保持高度集中,元气得到汇聚,使炼丹过程顺利进行。最后两句以春山春水的意象表达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以及修炼者内心的平静与恬淡,寓意着修炼者的精神和生命由此得到了提升和升华。整体来看,诗人以生动形象的手法展现了炼丹的过程和心境,既赞美了生命的蓬勃力量,又表现了对自然、人生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金丹诗诀 其七十一》出自南宋著名道士、炼丹家陈楠之手。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世纪,正值中国历史上宋朝时期,这是一个文治教化鼎盛、科技文化艺术繁荣的时期。
陈楠在当时是一位名望颇高的道教领袖,他不仅在道家学派中拥有很高的地位,还在炼丹术方面颇有建树。据记载,他曾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与他们探讨道家学说和炼丹技艺。在他的生活中,这些经历和体验为他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使他得以创作出许多富含哲理的诗歌。
在陈楠所处的时代,道教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都对道教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关注心性修养、追寻长生不老之道。在这种背景下,陈楠所创作的诗歌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价值,既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又展现了他在文学领域的独特才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