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城东即事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
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少年人将每一天都当作节日来享受游玩的乐趣,他们不需要等到清明节或者上巳节才出来嬉戏。
去完善
释义
分日:分配时间;遨游:游玩;清明:清明节;上巳:古代三月三日的节日,人们会到水边沐浴,以祓除不祥。
去完善
赏析
整首诗如同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敏锐的观察力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体会。首两句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清澈的溪流、繁茂的桃李、摇曳的绿蒲和芬芳的白芷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接下来,诗人用“溪上人家”、“落花流水”点染出宁静祥和的乡村氛围。第三组句中,“蹴踘”和“秋千”的动态描写增添了诗歌的活泼感,使读者仿佛能听到那欢快的笑声和看到那飞舞的身影。最后两句表达的是诗人对于青春欢乐的向往,他认为无需等待特定的节日,每一天都可以是享受生命的好时光。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春天的魅力,也反映了诗人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王维精力充沛、才情横溢的青壮年时期。当时社会安定繁荣,文人士大夫阶层普遍追求闲适雅致的生活情趣。寒食节这天,诗人漫步至长安城东郊,被眼前生机盎然的春日景象深深吸引。清澈的溪流穿过桃李花林,溪边人家点缀其间,少年们嬉戏玩耍,构成一幅鲜活的春日画卷。诗人有感而发,将这美好的瞬间化作永恒的诗篇,既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捕捉,也寄托了对太平盛世的由衷赞美。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