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水栀

标题包含
水栀
阴泉隐岩壑,长夏发幽植。 深处但闻香,往往樵苏得。 幸不杂薪槱,论价亦何直。 适从支郎舍,远致居士室。 婆娑复偃蹇,其高不盈尺。 铅华了不御,绚此冰雪质。 我有古鱼洗,岁久莓苔蚀。 注之清泠水,借以璀错石。 静态自愔愔,孤芳何的的。 初疑云生础,复讶月过隙。 膏沐露穰穰,动摇风激激。 忽然参鼻观,似欲破禅寂。 俗物多丰肥,仙姿乃癯瘠。 已输白玉英,更作黄金实。 昌阳讵足数,薝卜诚可匹。 老来无所好,一见心辄溺。 坐卧与之俱,于焉遂成癖。 异时张紫薇,饮客尽一石。 放怀歌舞筵,折赠无所惜。 蝉蜕倐仙去,楼居藐姑射。 三嗅哦公诗,俯仰成今昔。 问花花如嚬,对之长太息。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处权,字伯行,号后村居士,南宋著名文人、词人。他生于公元1076年,卒于公元1159年,享年83岁。 李处权出身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李邦献是北宋时期的进士。李处权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就展现...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阴暗的山泉水隐伏在岩石缝中,漫长的夏季里孕育着幽深的植被。 生长在深处的芳香植物,只有偶尔被砍柴的人发现。 幸运的是它没有被当作柴火,那么它的价值又有多高呢? 于是有人从支郎那里得到,然后送到居士的居室。 尽管它生长得参差不齐,但它的高度还不足一尺。 没有丝毫华丽的装饰,却闪耀着如同冰雪般的光彩。 我有一个古老的水洗器皿,已经很多年没有使用了,上面覆盖满了青苔。 倒上清凉的水,铺上绚烂的石头。 静静地摆放在那里,显得孤独而迷人。 刚开始的时候,我以为云朵会落在地上,然后又惊讶地看到月光透过缝隙。 就像涂抹着丰富的露水,微微摇曳的风。 突然间,它在我的鼻腔中产生共鸣,似乎要打破我内心的寂静。 世间多的是丰满而丰硕的事物,而这仙姿却瘦弱憔悴。 它已经在释放自己的美,期待金色的果实。 香皂桂树或许也能相比,但是栀子花更为美丽。 当我老去时,没有什么再能让我心动。然而我一见到它就无法自拔。 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会和它在一起,这样我就不会感到寂寞。 有一次,张紫薇举办了一个盛大的宴会,尽情欢歌笑语,毫不吝啬地把这花送给每一个客人。 然后他像蝉一样迅速离去,留下的只是那座藐姑射般的楼居。 每一次回想起陶渊明的诗歌,我都会感叹时间过得真快。 面对花朵,我只感到悲痛,因为它们都即将凋零。
去完善
释义
《水栀》是宋朝诗人李处权的诗歌作品。以下是部分词句的注释: 1. 阴泉隐岩壑:“阴泉”指山泉水,“岩壑”指山谷或山崖。整句意为山泉隐藏在群山之间。 2. 长夏发幽植:“长夏”指夏季较长的地方,“幽植”指生长在幽静地方的植物。整句意为在夏季较长的地区,栀子树这种植物生长在幽静的地方。 3. 深处但闻香,往往樵苏得:“樵苏”指打柴割草,“得”表示得到。整句意为在山谷深处的栀子树常常散发出香气,人们在砍柴割草时就能发现它们。 4. 幸不杂薪槱:“薪槱”指柴草堆。整句意为幸运的是栀子树不会被用作柴草。 5. 论价亦何直:“论价”指谈论价格,“何直”指价值几何。整句意为讨论栀子树的价格时,它的价值又如何呢? 6. 适从支郎舍,远致居士室:“支郎”指作者的朋友,“居士”指佛教居士。整句意为栀子树恰好生长在朋友的住处附近,然后被移栽到作者的家里。 7. 婆娑复偃蹇,其高不盈尺:“婆娑”形容枝叶扶疏的样子,“偃蹇”形容树木弯曲的样子,“盈尺”指超过一尺。整句意为栀子树枝繁叶茂,但高度不超过一尺。 8. 铅华了不御,绚此冰雪质:“铅华”指化妆用的粉,这里用来比喻栀子花的洁白;“了不御”表示完全不使用;“冰雪质”形容栀子花冰清玉洁的品质。整句意为栀子花洁白无瑕,展现出冰清玉洁的品质。 9. 古鱼洗:一种古代的鱼形铜器,用于洗手。 10. 岁久莓苔蚀:“莓苔”指青苔,“蚀”指腐蚀。整句意为年深日久,鱼洗表面长满了青苔。 11. 静态自愔愔:“静态”指安静的状态,“愔愔”指寂静无声。整句意为栀子花在寂静中生长。 12. 孤芳何的的:“孤芳”指栀子花的香气,“的的”表示明显。整句意为栀子花的香气非常明显。 13. 膏沐露穰穰:“膏沐”指涂抹油脂,“露穰穰”指露水丰富。整句意为栀子花在丰富的露水中滋润生长。 14. 俗物多丰肥,仙姿乃癯瘠:“俗物”指普通的植物,“丰肥”指茂盛丰满,“仙姿”指栀子花的姿态,“癯瘠”指瘦弱。整句意为普通的植物往往茂盛丰满,而栀子花的姿态则显得瘦弱。 15. 已输白玉英,更作黄金实:“白玉英”指栀子花的洁白花瓣,“黄金实”指栀子花的金黄色果实。整句意为栀子花已经开出了洁白的花瓣,之后又结出了金黄色的果实。 16. 昌阳讵足数,薝卜诚可匹:“昌阳”指茱萸,“讵足数”表示不值得计数,“薝卜”指栀子花,“诚可匹”表示确实可以相比。整句意为栀子花比茱萸更值得赞美。 17. 老来无所好,一见心辄溺:“无所好”表示没有特别的喜好,“辄溺”表示立刻沉迷。整句意为老年以后没有特别喜好的事物,但只要见到栀子花就会立刻沉迷其中。 18. 坐卧与之俱,于焉遂成癖:“与之俱”表示与栀子花在一起,“于焉”表示在这里,“成癖”表示形成习惯。整句意为无论是坐着还是躺着,都要与栀子花在一起,这样就成了习惯。 19. 异时张紫薇,饮客尽一石:“异时”指过去某个时候,“张紫薇”指唐朝的宰相张说,他曾担任紫薇令,“饮客尽一石”指宴请宾客,每人都喝一石酒。整句意为过去张说曾宴请宾客,每人都要喝一石酒。 20. 放怀歌舞筵,折赠无所惜:“放怀”表示尽情享受,“歌舞筵”指歌舞宴,“折赠无所惜”表示毫不吝惜地赠送礼物。整句意为在歌舞宴上,张说尽情享受,毫不吝惜地赠送栀子花给宾客。 21. 蝉蜕倐仙去,楼居藐姑射:“蝉蜕”指蜕变,“倐仙去”表示突然变成仙人离去,“楼居藐姑射”表示居住在高楼上,远远地看到姑射山。整句意为张说如同仙人一般,突然离开了人间,居住在高楼上,远远地看到姑射山。 22. 三嗅哦公诗,俯仰成今昔:“三嗅”表示多次品味,“哦公诗”指杜甫的诗,“俯仰成今昔”表示转眼间就过去了很长时间。整句意为多次品味杜甫的诗,感觉时间过得真快。 23. 问花花如嚬,对之长太息:“如花如嚬”表示花儿好像在微笑,“长太息”表示深深地叹息。整句意为面对微笑的花儿,作者却深深地叹息。
去完善
赏析
《水栀》是南宋诗人李处权的代表作品之一,此诗通过对水栀花的描绘和赞颂,表达了作者对纯洁、高尚品质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联“阴泉隐岩壑,长夏发幽植”描述了水栀花生长的环境——隐藏在阴暗的山泉和岩石之间的角落,在炎炎夏日里绽放出清幽的花朵。这两句为后面的描写铺垫了基调,使读者感受到水栀花的高洁气质。 接下来的颔联“深处但闻香,往往樵苏得”则表现了水栀花香气的独特之处:它在深山幽谷之中散发出的香气,吸引着砍柴的樵夫们去探寻。这种香气既清新又淡雅,令人陶醉其中。 颈联“幸不杂薪槱,论价亦何直”则是对水栀花命运的感慨。作者庆幸水栀花没有被用来当作柴火烧掉,即使要论价格,它也显得非常高贵。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对水栀花的珍视和保护之情。 随后四句“适从支郎舍,远致居士室。婆娑复偃蹇,其高不盈尺。铅华了不御,绚此冰雪质。”则是描写水栀花的形态特征:它从支郎舍被移植到作者的居所,虽长得不高,但枝叶婆娑,姿态优美;它的花瓣就像是没有涂抹任何化妆品的肌肤一样自然美丽,展现出了冰雪般洁净的本质。 紧接着,作者通过一个具体的生活场景——“我有古鱼洗,岁久莓苔蚀。注之清泠水,借以璀错石。”来表达自己对水栀花的喜爱。他以古老的水洗盛满清水,加入五彩斑斓的石头,为水栀花营造出一个静谧而又美好的生长环境。 接下来四句“静态自愔愔,孤芳何的的。初疑云生础,复讶月过隙。膏沐露穰穰,动摇风激激。忽然参鼻观,似欲破禅寂。”更是生动地描绘出水栀花在风和日丽的环境中生长的景象。水栀花静静地生长着,散发着独自的香气,仿佛云朵在基石上生成,月光穿过缝隙。而当清晨的露水滋润着它,微风吹动着它的时候,那种香气似乎能穿透人的鼻子,让人顿悟,打破内心的宁静。 在接下来的四句“俗物多丰肥,仙姿乃癯瘠。已输白玉英,更作黄金实。昌阳讵足数,薝卜诚可匹。”中,作者将水栀花与世俗之物进行对比,进一步强调水栀花超凡脱俗的品质。水栀花虽然外表瘦弱,但却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美好的果实,比起世俗的花草,它更加高贵和美丽。 最后四句“老来无所好,一见心辄溺。坐卧与之俱,于焉遂成癖。异时张紫薇,饮客尽一石。放怀歌舞筵,折赠无所惜。蝉蜕倐仙去,楼居藐姑射。三嗅哦公诗,俯仰成今昔。问花花如嚬,对之长太息。”则是表达作者对水栀花的热爱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作者晚年没有什么特别钟爱的事物,但在见到水栀花的那一刻起就深深地爱上了它。他时常与水栀花相伴,甚至形成了一种无法割舍的习惯。他想象着自己像张紫薇那样举办宴会,邀请朋友来欣赏水栀花,共度欢乐时光。然而,时间总是不等人的,当自己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就如同蝉脱壳般轻松自在,而水栀花依然美丽如初。面对这一切,作者只能默默感叹,感慨万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水栀》是南宋诗人李处权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75年,当时正值南宋孝宗时期,时局相对稳定。李处权生活在这一时期,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曾为官多年,后因战乱退居乡里,晚年闭门读书、著述。 在李处权所处的时代,南宋朝廷试图通过政治手段和战争手段恢复中原,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功。这使得许多文人士大夫对国家的命运感到忧虑和无奈,他们在诗歌中表达了这种情绪。李处权也不例外,他的诗作中时常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这首《水栀》诗以水栀为题,通过描绘水栀花的美丽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诗人通过对水栀花的赞美,抒发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盼和对民族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