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华亭下砂盐场
地僻民居少,官勤国课优。
远程驱瘦马,小港碍行舟。
晴日盐花晓,风潮海气秋。
野人因买鹤,半月此迟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里地处偏远,居民稀少;官员们勤奋工作,使得国家税收充盈。他们驱策着瘦弱的马匹前往远方,在小港湾中阻碍了航行的小船。晴朗的早晨阳光照耀着食盐结晶,海风吹拂带来秋天的气息。当地人因为购买仙鹤而停留了半个月。
去完善
释义
1. 华亭:这里指位于今上海松江区的华亭镇。
2. 下砂:即上海金山卫的下沙盐场。
3. 官勤国课优:意指官员勤勉,国家税收情况良好。
4. 瘦马:病弱之马,此处形容行走迟缓的马匹。
5. 小港:小河或小溪。
6. 碍行舟:阻碍船只通行。
7. 盐花:食盐结晶体。
8. 晴日盐花晓:在晴朗的日子里,可以看到清晨的盐花。
9. 风潮海气秋:描述海上秋天的气息。
10. 野人:田野间的普通人,此处借指渔民。
11. 买鹤:购买鹤类鸟兽。
12. 半月:这里指半个月的时间。
13. 迟留:拖延停留。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乡村画面。首先,诗中“地僻民居少,官勤国课优”描绘了偏远地区的人口稀少和官员勤奋治理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祖国边疆地区的关注与热爱。接下来,“远程驱瘦马,小港碍行舟”生动刻画了遥远路途上骑马跋涉的场景以及小港口船只航行的情形,进一步揭示了边疆的地理特点。紧接着,“晴日盐花晓,风潮海气秋”则通过描写晴天晒盐的情景以及风起潮涌的海浪,展现了当地人的劳动和生活场景。最后,“野人因买鹤,半月此迟留”则描绘了乡野之人因购买仙鹤而在此停留半月的情形,表达了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细节的关注和赞美。总之,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偏远地区的风土人情,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和对民生关切的深切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明崇祯年间,在华亭县治之下的下砂盐场,诗人林尚仁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寓华亭下砂盐场》的壮景诗篇。诗中展示了江南沿海地区的富饶景象,寄托了作者对劳动人民辛勤耕耘、渔猎生活的敬佩之情。
创作这首诗时,正值明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农民起义频发,东南沿海倭寇祸乱不断。在这种背景下,作者从生活底层的劳动者身上发现了勤劳质朴的品质,表达了对安宁和平生活的向往。
据载,林尚仁出身贫寒,但勤奋好学,诗才出众。他曾游历各地,结交名士,为诗文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