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通泉李佥判
丰基根也厚,枝叶固其庞。
地域云梦九,天街石笋双。
圭璋沉下国,桃李烂他邦。
寂寞涪江上,闻风意已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篇古文翻译为现代白话文后如下:
丰基根也很厚实,枝叶生长得庞大繁茂。
地域广阔如梦境般的九天之上,街道如同天上的街市,两旁矗立着两排石笋般的高楼。
那些名贵的玉器、珍宝深深藏在繁华的城市中,而桃李则在其他国家灿烂地绽放。
在寂寞的涪江之畔,听闻到风吹过,内心已经生出一种被触动的感觉。
去完善
释义
《哀通泉李佥判》是宋代诗人度正创作的一首古诗。以下是注释:
1. 丰基:指的是坚实的基础。
2. 根也厚:形容基础雄厚。
3. 枝叶:比喻子孙后代。
4. 固其庞:使家族繁荣壮大。
5. 云梦:古地名,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6. 天街:京城中的街道。
7. 石笋双:这里可能指的是古代洛阳的天街石笋双,也有可能是别的地方的标志性建筑。
8. 圭璋:古代诸侯朝见天子时所执的玉器,这里代表高贵的人。
9. 沉下国:指隐居于民间的高人。
10. 桃李烂他邦:桃李在这里寓意人才,烂他邦表示在其他地方受到热烈欢迎。
11. 涪江:长江上游的一条支流,地处四川盆地东南部。
12. 闻风意已降:听到名声就心生敬意。
去完善
赏析
《哀通泉李佥判》是宋代诗人度正的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丰基根也厚,枝叶固其庞”描绘了李佥判家族的深厚根基和庞大势力。颔联“地域云梦九,天街石笋双”则强调了他的家族地位之高,如同云梦九渊一般深邃,又如天街石笋般显赫。颈联“圭璋沉下国,桃李烂他邦”则描述了李佥判的才华横溢和声誉远播。尾联“寂寞涪江上,闻风意已降”则表达了作者对他英年早逝的惋惜和哀痛之情。整首诗通过对李佥判家族的描绘和对其才华的赞美,表达了对这位英才逝世的深深哀悼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哀通泉李佥判》是南宋诗人度正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中期,公元12世纪左右。这一时期,中原地区战乱不断,人民生活困苦。度正本人在年轻时曾经担任过江西通泉县的县令,对当地的风土人情有着深厚的了解。在他任职期间,他亲眼目睹了百姓的生活艰辛和官员的腐败无能,这使他深感痛心。因此,当他得知曾经的同事、现任李佥判不幸去世的消息时,便写下了这首悼念之作,表达对这位同志的惋惜之情,同时也借以抨击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