霅川
茅茨傍水似浮家,自把苹洲缺处畬。
鱼菜常多蔬菜少,荠根挑尽到芦芽。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茅草屋临水而建如浮动的小家,从竹排漂流的地方开始开垦荒地。
新鲜的鱼类供给充足,但是蔬菜却时常短缺,荠菜根都要挖完,还要深入到芦苇丛中寻找。
去完善
释义
茅茨:茅草做的屋顶,指简陋的房屋。
傍水:靠水边。
似浮家:好像在水面上漂浮的船只。
自把:自己拿着,自己动手。
苹洲:即蘋洲,生长蘋草的水中小洲。
缺处:有空缺的地方。
畬:开垦荒地。
鱼菜:用鱼制作而成的菜肴。
蔬菜:指非主食食物。
挑尽:挑拣干净。
芦芽:芦苇的嫩芽。
去完善
赏析
《霅川》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水乡画卷。诗人以茅茨(简陋的住所)傍水的景象开头,形象地表达了渔民与自然的紧密联系。诗中的“浮家”一词暗示了渔民生活的流动性,也表达了他们对家乡的眷恋之情。接下来,诗人通过描述自己使用舟船在蘋洲(一种水生植物)的缺口处耕种,展现了渔民辛勤劳作的场景。
接着,诗人提到鱼菜(捕鱼和种植蔬菜)的数量,这里“常多蔬菜少”的表达,突显了渔民生存的艰辛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最后,诗人以挑尽荠根到芦芽的细节收尾,强调了渔民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勤劳的精神。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和人性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霅川》是南宋时期诗人释居简的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的南宋时期,当时的社会政治氛围相对稳定,但也存在一定的危机。在诗人生活的这一时期,金朝对南宋的威胁日益严重,战争频发。
释居简本名史浩,曾任南宋朝廷的高官,后因厌倦官场纷争而选择出家为僧。在他的生活中,他曾经历过仕途的波折和战争的动荡,这使得他更加关注自然与人生的联系。在这首《霅川》中,他以霅川的美景为载体,表达了其对宁静和平的生活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