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中津

标题包含
中津
帆挂中津趁落潮,且停双桨不须摇。 却将中散凭阑意,直送孤鸿到玉霄。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居简(1164年-1246年),俗姓李,字敬叟,号东涧老人,又号东涧遗民。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和僧人,主要活动在浙江一带。 释居简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曾参加...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扬帆起航在河中游荡,趁着退潮的时机,暂时停止划桨不必再挥动。 像是凭借栏杆的中散大夫,我要直接将这思绪,如同一只孤雁一般送达天际的最高处。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中津:指河中洲。这里可能泛指某一处江中的沙洲。 2. 释居简:宋朝僧人,生卒年不详。他的诗主要抒发了遗民情感,寄托了故国之思。 3. 落潮:指海水退去,河滩显露出来的现象。这里可以理解为船只趁海水退去的时候航行。 4. 双桨:指船桨。在这里暗示船只正在行驶。 5. 不须摇:即不用划动船桨的意思。 6. 中散:中散大夫的简称,是古代文官的级别。这里代指作者自己。 7. 凭阑:依靠在阑干上,表示凭眺远方或沉思。 8. 孤鸿:孤单的大雁,比喻孤独无依的人。 9. 玉霄:天上的仙界,这里借指天边。
去完善
赏析
《中津》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坐帆船在河中行进的情景。诗中的“帆挂中津趁落潮”一句表现了诗人顺应自然规律,利用落潮时机扬帆起航的情景。“且停双桨不须摇”则传达了船只行驶平稳,无需费力划桨的状态,象征着诗人此刻的心情宁静而安详。 接下来,诗人以“却将中散凭阑意,直送孤鸿到玉霄”表达了他的内心世界。在这里,“中散”指的是魏晋时期的文人名士嵇康(字叔夜,号中散大夫),他以傲然独立、高洁自守的形象成为了后世文人的典范。诗人借用嵇康这一意象来表明自己像他一样具有超尘脱俗的品质,以及对孤鸿(这里象征孤独和高洁的精神追求)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扬帆航行和孤鸿传情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宁静自得的心态以及向往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中津》是南宋诗人释居简的一首描绘江上风光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时期,即公元1127-1279年之间。这个时期的南宋政权虽然偏安一隅,但在文化艺术方面却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涌现出了一大批文学巨匠和传世佳作。 释居简作为南宋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一生充满了曲折。他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并未取得成功。后来,他选择出家为僧,开始了一段漫长的修行生涯。他在寺院里专心研究佛学,同时也没有放弃对诗歌的热爱。他的诗歌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善于运用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绘手法,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在这个时代,南宋朝廷与金国的关系紧张,双方在军事上时有冲突。而与此同时,国内的社会矛盾也日益尖锐,百姓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释居简的诗作流露出了一种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他在《中津》这首诗歌中,通过对江上风光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