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睡翁巩仲至赋颐蒙斋赠澄元妙
静倚松门掩夕霏,不知求己去求谁。
翳花旋扫无留蔕,蒙吝才消即善颐。
彖象尚堪明古意,茅茨聊复傍寒漪。
是中余地藏缄默,何处人间更有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松门:松树做的门,比喻山林或隐逸之处。
2. 夕霏:傍晚的云雾。
3. 求己:依靠自己,不求助于他人。
4. 翳花:遮蔽花朵,这里可能指扫落花瓣。
5. 蔕:同“蒂”,植物的茎和枝连接到其他部分的部分。
6. 蒙吝:形容无知与吝啬的样子。
7. 善颐:调养身心,颐养天年。
8. 彖象:指《易经》中的卦辞和爻辞。
9. 茅茨:用茅草盖的房屋,形容简陋的房子。
10. 寒漪:寒冷的波纹,这里可能指水面上的反光。
11. 中地:这里可能指内心或精神世界。
12. 缄默:闭口不言,保持沉默。
去完善
赏析
《和睡翁巩仲至赋颐蒙斋赠澄元妙》是南宋诗人释居简的一首诗歌。在这首诗中,作者以“颐蒙斋”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悟。
首联“静倚松门掩夕霏,不知求己去求谁。”描述了诗人静倚在松门边,感受着夕阳的余晖。这里诗人提出一个疑问:究竟应该向自己的内心寻求答案,还是向外界寻求答案?这也是对人生道路选择的思考。
颔联“翳花旋扫无留蔕,蒙吝才消即善颐。”表达了诗人认为扫除心灵的阴霾和困惑,才能拥有美好的心态。这里诗人用“翳花”比喻内心的困扰,用“蒙吝”形容人的困惑,强调只有消除这些负面情感,才能实现内心的平和与喜悦。
颈联“彖象尚堪明古意,茅茨聊复傍寒漪。”表达了诗人通过对《易经》的理解,来探明古人的智慧。同时,诗人选择居住在简陋的茅屋中,靠近寒冷的涟漪,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情怀。
尾联“是中余地藏缄默,何处人间更有诗。”则传达出诗人认为在这个尘世中,唯有保持沉默,才能在心灵深处找到真正的宁静。这里诗人暗示,只有在摆脱世俗纷扰之后,才能真正创作出具有深刻内涵的诗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和睡翁巩仲至赋颐蒙斋赠澄元妙》是宋代诗人释居简所作。创作时间为公元1140年前后,这个时期正是南宋时期,也是儒家理学思潮高涨的时期。
释居简作为一位诗人、僧侣,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他不仅在诗艺上追求创新,也在思想上有着深刻的洞察力。他的诗歌往往蕴含着深厚的哲理,表达了他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独到见解。
在这个时期,释居简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曾在朝为官,但因不满官场腐败而辞官归隐,成为一位僧人。他的生活经历使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也为他创作诗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此外,这个时代还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金兵南下、宋室南渡等。这些事件对当时的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他们更加关注国家命运和民族尊严。释居简作为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他的诗歌也反映了这一时代的主题。
去完善